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舊法新知 - 《慈悲濟世 壹。為辦理今年冬賑敬告各界》20141204

舊法新知

恭錄 《慈悲濟世 壹。為辦理今年冬賑敬告各界》, 《慈濟》月刊64起5頁, 一九七二年二月五日出刊。

本會救濟,不但注重物質濟助,更重視給予貧戶精神上的安慰。 

用心溫暖貧困的心
本會自創辦以來, 今年將進入第六個【年關】了。每逢農曆年關時節,為安慰那些遭遇不幸、處境淒涼的孤老無依者,及貧困受飢餓寒凍的苦難者,總是盡量設法溫暖他們的心, 讓他們能過一個快樂的新年。 

雖然是【盡量設法】,但往往受限於經濟力量,未能做得應心如願。 今年第六個年關, 必定要做到比去年更為理想、更妥當、更圓滿,能【應心如願】。 此功德得以成就,實由於上月 印公上人匯寄 - 五萬元所致。 這五萬除三萬為夏季購買米糧外,一萬元作為生病急救款項,另一萬元則用來為貧戶購買寒衣(過年新衣)。 

又臺中市《菩提樹》雜誌社主編朱斐居士,亦籲請讀者為本會貧胞捐輸。 報導刊出後,承海內外,教界讀者及法師、居士紛紛響應,上月十日本會收到朱居士會來該刊讀者捐助的冬令救濟金,共一萬六千三百四十七元。 朱居士涵示這筆款項,全用於購買辦寒衣,施贈貧戶。 又有本會會員為相應冬令,購辦寒衣贈施貧困的善舉,隨喜另捐淨款,至目前本會經收部分計三千一百一十元, 與上兩筆,共計二萬九千四百五十七元正。 

注重物質濟助,更重視精神關懷
款項數目雖不少, 但因本會救濟範圍廣泛,人口數目實在太多,若按人口分配這筆款額,也難買到理想溫暖的毛質料子;若不能辦得理想,無異於浪費財物,這對施者及被施者均不稱意,如此豈非白費眾人愛心嗎? 本會為欲做到妥當圓滿,因此特地召集委員及顧問委員等人,共同商討冬令賑濟辦法,結果如下: 

(一)、依本會救濟的起點,不但注重物質的救濟,更重視精神上的安慰。 那些孤老無依、殘廢體弱、無依無靠者,人生已很淒涼,現在再加上歲寒的飢凍,他們將何以度日? 

每逢歲暮年關,許多人家的子女,紛紛從外地趕回,為父母帶回各地的名產以示孝敬: 做父母的也好不容易盼到每年一度的除夕,得享子孫繞膝、歡度天倫之樂。尤其是做媽媽的,更是喜不自勝,平日念著子女的歸期,今日則為歡迎子女回家而忙得不亦樂乎。 但這種情景,看在孤苦老人的眼中,內心定是悲上加慘、無限淒涼,天時人事的困擾,深深苦惱著他們。 

本會為讓他們過個安心的快樂新年,所以每位幼老無依者,均能得到一套(衣褲二件)全新毛質夾料子的過年新衣服,還有各地捐贈之衣物多件。 

二、就學中的孩童,不論是小學、中學、高中,均能得到童子軍服一套、夾克一件。 因為本會救濟的家庭,不是孤老者,便是子女成群的家庭居多。 有的家庭因為父親身體多病或是身殘,因而失去生活力量;也有失去丈夫,遺孤成群的家庭。

類似這樣的家庭,要使孩子不受飢寒,已是問題;再加上目前社會競爭激烈,生活和學識水準皆提高,沒有國中畢業,只怕難以找到工作。 許多父母為了讓子女日後有某職更生的力量,所以他們不得不咬緊牙關,讓子女就讀國中、高中。 

雖然政府施行德政,給與貧寒子弟免繳註冊費的優特,有時也發給他們貧寒獎學金,一則鼓勵他們向上求學,一則也可減輕父母的負擔。 可說學校裡應買、應繳的雜費還有許多。 例如配合國家社會水準發展,因此發令各鄉鎮學校,要求學生穿著整齊的制服。 

制服一項,在有錢人家當然不成問題;但在普通人家且成群子女都尚在就學者,實是一項經濟壓力; 對貧寒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常聽到人說: [孩子從學校哭著回家,纏著媽媽說:『老師說再不穿制服上學,就不讓我們唸書了!』] 看到孩子跟不上別人,父母的心何嘗不苦。 

本會為解除他們這個困難,所以今年冬季,從諸方大德捐助的救濟金中,除為老人購買衣外,還為每戶學童添購制服 - 童子軍服及夾克(學生外套),中年的父母則給予各方善士捐贈、料子不錯的寒衣。 

這些衣服將在本月七日(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發放, 此外,也將發放油、麵等食物,好讓他們過個飽暖、快樂的新年。 祈願各位發心,也請大德善士盡量抽空來參加冬賑的法會。 看他們領到物資後,穿上新衣所表露出的愉快神情,相信我們會比他們更愉快,這就是【施惠者比受施者更快樂】的道理。 

惠嘉恭錄 合十頂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