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舊法新知 -《慈悲濟世 - 世間財與功德財 ~ 人生為何會有富貧福禍的差別? 》 20141206

舊法新知 

恭錄《慈悲濟世 - 世間財與功德財1974年2月15日, 1974年農曆元月24 慈濟法會開示

發恆常心、做自己能力所及的好事、多結善緣;久而久之,即能成就大功德智慧法財。 

人生為何會有富貧福禍的差別?
凡稍有佛教知識的人都知道,世間一切有形相的財物,沒有一物是真正屬於我們。 人是赤裸裸地來到人間,不帶一物來;在世間忙碌幾十年後,要離開世間時,同樣也是一物帶不走。 人生就是這麼簡單,空著雙手來,也空著雙手去。話雖如此,但我們卻有一項肉眼看不見、雙手也摸不著的東西 - 業因帶去來世受用。 也就是說, 我們在此世間的種種,都是乘前生所造的業因而來受今生的果報;今生就是承受前生所造的善惡業報 - 造善因的樂果,作惡者受苦報。 同時今生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也都是在造來生的業因。 所以有句話說: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造作的一切事業或起心動念,無不是善惡業相伴隨。 

為什麼人生會有富與貧、福與禍的差別呢? 當然是因為各人過去所造的善惡業因果報不同。 富裕多福者,是過去生中有做好事、種善因、結良緣,自然今生就感得富貴多福;又遇到善知識引導向善,更增福業因緣,進而信奉修持佛法,培植菩提善根,終成佛道。 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功德法財。 

假若前生不懷善念、為非作歹、造作惡因,今生所感的的必定是罪業苦報 - 終身貧窮困苦、所求違願、某事困難,而且常遇惡友,誘引步向罪惡歧途,更增不善的罪業因緣。如此反覆造惡因,受果報,綿延不絕,罪業報應也就永無盡期了。 

這就是在告訴我們:『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的真理。 

惠嘉恭錄 合十頂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