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1日 星期日

2014年歲末祝福 「六度道糧」傳法華精神 【持戒-護身心】



「六度道糧」傳法華精神 

(2014年歲末祝福六度萬行)

六度萬行-【持戒-護身心】
靜思家風,內修外行。
克己克難戒習氣,克勤克儉做善事。
只要守住制度,發揮愛心,就是持戒。

靜思精舍僧團的生活,以團體合作生產的方式自給自足。精舍建築也是從拮据的生活中努力工作而自力承擔所有建築費用。曾經有人很堅持要以財物供養上人,上人說:「假如是真的愛師父,真正要為師父護法,應該成就師父的慧命。我一心希望穩固靜思精舍自力更生的道風、道格,希望弟子們要守護我的心念,所以點滴善款都要匯入慈濟功德海。」

「要做布施的工作,自己如果不守規律,無法利益他人,所以我堅持清淨,堅持常住的生活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堅持十方大德所捐贈的善款,務必要做到點滴不漏。為了將生活和救濟兩邊分明,常住除了要維持自己生活自足外,還要承擔起很多救濟的工作。」

「為了讓社會大眾來投入,為了匯聚大家一心一志的力量,因此精舍一定要有一個『家』的感覺,這也需要常住來承擔。」靜思精舍是基金會的後盾,無論多少人來,精舍的常住一定要承擔;而點滴不漏的會費完全都要投入救濟工作,這就是持戒,規戒要用心堅持。」

上人曾慈示:「靜思精舍要站得穩,成為慈濟的後盾。承擔起全球慈濟人歸來,亦包括參訪會眾與醫療志工在精舍的生活所需,以及慈濟志業體舉辦的各項教育營隊用度。」並提及:「靜思精舍是慈濟基金會的靠山」,「不論在哪一個國家,慈濟志業都是從(靜思)精舍的中央點放射出去的光芒。」

為了當靠山,作後盾、後援,精舍師父們從靜思精舍為起始點,到後來陸續成立的靜思文化、靜思書軒,以及各地的靜思小築,靜思人文志業的逐步發展,承載著傳遞證嚴法師淨化人心的精神與使命。

淨斯穀粉製作過程。「持戒區」的海報上有著精舍師父在花蓮精舍外利用陽光舖曬,四十多年來,精舍師父奉守「自力更生」的清規耕讀苦修的生活,這就是「持戒」。師父在烘培穀粉的備料之前,精舍師父們,會細心篩選備料,把不好的備料挑起來。就是希望造福人群,希望大家吃的更健康。這就像是「持戒」一樣。若能好好持戒,遵守規矩戒律,就能讓自己身心清淨。而「戒」就是要預防犯錯。

另一旁是師父在田野間採收麻芛的情形,這些的食材都是以自然農耕法耕種。所以淨斯道糧都是最天然產品,相當的健康。

「慈濟家風內修外行,克己克難戒習氣,克勤克儉做善事,只要守住制度,發揮愛心就是持戒。」靜思語的呼應,道盡守戒德得清淨。

「持戒」就如「種子的力量」,一顆種子,小如毫芒,種入土中,慢慢變成樹苗,慢慢長成大樹。大樹結果,纍纍果實掛滿枝頭。心念就是一顆種子,小小的一個善因,長成無數無量的善果。因此要好好安住一個心念,不要輕忽種子的力量。

所以「持戒區」佈置二棵大樹掛滿靜思語,代表「法要入心,法要入行,深耕信根,心如大地得到甘露滋潤般,粒粒種子逐漸成長為茁壯的菩提林。」

毫芒中一粒種子,一棵大樹藏於種子,毫芒中藏含抱之樹,大樹纍纍,果實無量,果中有因,因中有果,一生無量,無量生一。
合抱之樹是從一粒種子而生-種子播入土,有適當的水分、陽光,就會慢慢地發芽,成長為一棵小樹,再成長為大樹。

每個果實中都有種子;因此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賅果海,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如同一念佛心能度芸芸眾生,引發眾生發菩薩心,而這些菩提心又能不斷地復生無量。

把身與心照顧好,就是守「戒」;守戒之外還要有「定」,以定力對準人生理想的方向精進,智「慧」即得以持續增長,方向自然不會偏差。

心中有「戒」,所無所為心安理得;心能寧靜,則境界明朗,事事分明,知道何為當為,何者不該為。此時心境海闊天空,不會在掌聲中迷失,也不會受人毀謗就起來動念,心不隨境轉,必然生「定」,進而開啓「智慧」。

在《佛遺教經》的重點,也是「持戒」:
修行必須修得心有定力,要有這分定力,則要靠「持戒」。所以經文云:「汝等比丘,於我滅後,常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波羅提木叉就是戒的意思,繹為「解脫」,我們若能好好持戒,遵守規矩戒律,就能讓自己身心清淨。
持戒,身心自然沒有煩惱和罪惡感,也沒有種種的困擾,上人說:「就像靜思精舍出家的修行者,每個人都心甘情願地做,明知跟著我修行是很辛苦的,但大家從內心發出歡喜心,甘願在此接受一段長時間的考驗與磨練—經過兩年,甚至三、四年才圓頂。只要能依照佛陀的教法,不離初發的菩提心志,就能以歡喜心持戒。」

初發心學佛法就是要學習回歸本性,發揚本具的清淨法身,清淨法身從戒而得,戒可防範外界的污穢沾染我們的心,在未受汙染著前就要好好預防,才能回復清淨本性。

守戒可以度煩惱障,所以說:「如闇遇明」。
好好守戒便可得度「無善根障」。我們要好好培養善根,守戒可修定、啓發智慧,但是「有慧無福」也不行,而守戒可培養善根,善根深厚自然可以得福。

慈濟人以身作則,以端正的威儀培養也人的善根,有人想修行而加入慈濟團體,若團體中人人循規蹈矩,守好本身威儀又和睦相處共事,初來的人會因此而感動,善根便會增長。所以持戒也能影響別人,長養他人的善根。

佛在世時,弟子以佛為師,佛滅度後則以戒為師。我們不能不持戒,能如法持戒就如與佛同世;若不持戒,就如遙隔佛萬里;果能持戒,百世何異當時。總之,成佛前要先做好「人」的本分事,在日常生活規矩中,造就「人」的優秀品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