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晨語開示簡記:
執小迷大,是謂愚法,乘大眨小,乘取小果,體解大乘五理,遂迴心向大者。欲乘風破至彼岸,必乘大船,越過汪洋大海,絕非小竹筏得乘。小竹筏僅得行於無風無浪的小河小溪,唯乘大船時,看小筏搖擺危危可笈,三車之喻亦同,大白牛車,含藏寶物滿車,得體解大乘法門豐富,修行者應運用把握時間自利利他,自覺覺他。
氣候變化極端,四大不調,地球資源有限,台灣今年雨量少,將限時限水,不知民眾可謹慎乎?地球上世界各地油田不斷開採,增碳污染,竟有國家為自利繁榮,願出資賠償,殊不知大地資源破壞乃不可逆轉!
臺灣麻豆一位107歲老菩薩堅持做環保資源回收,已二十多年了!安心歡喜自在茹素,一轉眼已百餘歲,仍頭腦清析,身體健康,生活樸實,實屬難得,大聲勸說環保理念,其心念只為保護大地。來此世間,應為人間負責任,父母恩重難報經述,佛向白骨頂禮,生生世世互為親,應體解大乘之理,迴心向大,勿執小道。
長者於牖,常見其子,念子愚劣,樂為鄙事。於是長者,著敝垢衣,執除糞器,往到子所。見子愚劣,智慧未開,寧樂鄙事。
方便附近,語令勤作,既益汝價,並塗足油,飲食充足,薦席厚暖,如是苦言,汝當勤作。長者勉勵勤作,將予以豐富安心物質之生㓉。方便附近,語令勤作,淨名云,釋尊隱其無量自在之力,度脫眾生,語令勤作。出家乃清除煩惱,佛以適當之方法,應眾生根機,令之適用。
既益汝價,修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得出三界,故曰益汝價,即前述倍與汝價。四念處,身念處,謂觀此色身,皆是不淨,如十多年前的泡泡龍出生,父母無法養育,於育幼院中長大,今已高中生了。受念處,謂觀領受好惡等事,悉皆是䒷。心念處,謂觀此識,心生滅無常,心念執著而不知。法念處,謂觀諸法,從因緣生,皆無有我。
四正勤,未生善令生,善生令增,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斷滅。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希向慕樂,莊嚴彼法,二、念如意足,謂念念一心,住於正理,法入心者,煩惱不入,三、進如意足,謂精進直前,功無間斷,向前不退,四、慧如意足,謂真照離妄,心不散亂,遠離顛倒妄想。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晨語開示德来師父簡記 20141129
11/29晨語開示簡記:
納納乾坤大,廣大能包容,誓宏度眾生,大乘覺有情,窗牖窺子身,顯處明道心。大地乾坤大,大地包容萬物,本覺慧海,真如本性含納一切,只因凡夫習氣已納受種種無明煩惱,今既已受法,宏誓造度生之因緣,勿再納受習氣煩惱。大眾共聚,成就聞法因緣,同時於世界各地精進薰法香,不畏氣候變化,已成習慣,晨起精進不懈怠,讀書會共修,自度且度他,身體力行,自覺覺他,發廣大宏誓,發大乘心,成就度眾生因緣,且不複製煩惱。
去年菲律賓海燕颱風後,慈濟人援助自今,更續安生安心及教育,加強學子課外讀本,贈予中英文的活潑教材,馬來西亞教聯會老師,於奧莫克八十多所學校,協助老師教學近二萬學子,舉行為父母洗足及繪畫海報比賽,予以展出351張,更選出144張,令善法入心,感恩入畫。
不請之師,教以無私付出無求。自動自發,廣大能包容,度眾宏誓願,長者自窗牖窺子,佛如長者心寬廣視眾生為一子,漸漸接引,顯處明道心,條條適應眾生根機法門,為入大乘。
除諸糞穢,倍予汝價,窮子聞之,歡喜隨來,為除糞穢, 淨諸房舍。長者於牖,常見其子,念子愚劣,樂為鄙事。 於是長者著敝垢衣,執除糞器,往到子所。長者於窗牖內窺日,指從窗,喻見識從狹隘門窗透視,喻大法難投,接收小法,終得大法,如納納乾坤,大自牖之象也!真如本性如自窗內向外窺視,心念廣大。
念子愚劣,樂為鄙事。父知子樂小愚劣,即長行之羸瘦憔悴。子心狹隘缺營養,故無莊嚴,其慧命故步自封,只修小乘,斷煩惱去無明,尚有塵沙惑未除,身形污穢。鄙事,即長行之糞土塵坌,污穢不淨,二乘人樂修小乘法,故曰樂為鄙事。於是長者著蔽垢衣,脫珍著弊,毀惡生死,讚涅槃之善法。故佛與眾比丘沿門托缽,同身行,一念慈悲只為令凡夫相信,眾生皆有如來同等清淨本性,眾生凡夫因留戀生死煩惱海中,苦不堪!而讚歎華嚴涅槃之境。
執除糞器,往到子所,即隱勝應身,現劣應身,示同眾生,故曰往到子所,於五趣雜居處,與眾相同。三障,故長行曰,狀有所畏,貪瞋痴惑道,煩惱障,業障,報障。勉眾擴大心,發弘誓願,勿辜負佛之用心良苦!
納納乾坤大,廣大能包容,誓宏度眾生,大乘覺有情,窗牖窺子身,顯處明道心。大地乾坤大,大地包容萬物,本覺慧海,真如本性含納一切,只因凡夫習氣已納受種種無明煩惱,今既已受法,宏誓造度生之因緣,勿再納受習氣煩惱。大眾共聚,成就聞法因緣,同時於世界各地精進薰法香,不畏氣候變化,已成習慣,晨起精進不懈怠,讀書會共修,自度且度他,身體力行,自覺覺他,發廣大宏誓,發大乘心,成就度眾生因緣,且不複製煩惱。
去年菲律賓海燕颱風後,慈濟人援助自今,更續安生安心及教育,加強學子課外讀本,贈予中英文的活潑教材,馬來西亞教聯會老師,於奧莫克八十多所學校,協助老師教學近二萬學子,舉行為父母洗足及繪畫海報比賽,予以展出351張,更選出144張,令善法入心,感恩入畫。
不請之師,教以無私付出無求。自動自發,廣大能包容,度眾宏誓願,長者自窗牖窺子,佛如長者心寬廣視眾生為一子,漸漸接引,顯處明道心,條條適應眾生根機法門,為入大乘。
除諸糞穢,倍予汝價,窮子聞之,歡喜隨來,為除糞穢, 淨諸房舍。長者於牖,常見其子,念子愚劣,樂為鄙事。 於是長者著敝垢衣,執除糞器,往到子所。長者於窗牖內窺日,指從窗,喻見識從狹隘門窗透視,喻大法難投,接收小法,終得大法,如納納乾坤,大自牖之象也!真如本性如自窗內向外窺視,心念廣大。
念子愚劣,樂為鄙事。父知子樂小愚劣,即長行之羸瘦憔悴。子心狹隘缺營養,故無莊嚴,其慧命故步自封,只修小乘,斷煩惱去無明,尚有塵沙惑未除,身形污穢。鄙事,即長行之糞土塵坌,污穢不淨,二乘人樂修小乘法,故曰樂為鄙事。於是長者著蔽垢衣,脫珍著弊,毀惡生死,讚涅槃之善法。故佛與眾比丘沿門托缽,同身行,一念慈悲只為令凡夫相信,眾生皆有如來同等清淨本性,眾生凡夫因留戀生死煩惱海中,苦不堪!而讚歎華嚴涅槃之境。
執除糞器,往到子所,即隱勝應身,現劣應身,示同眾生,故曰往到子所,於五趣雜居處,與眾相同。三障,故長行曰,狀有所畏,貪瞋痴惑道,煩惱障,業障,報障。勉眾擴大心,發弘誓願,勿辜負佛之用心良苦!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晨語開示德來師父簡記 20141128
11/28晨語開示簡記:
五道眾生,變異生死,四生形態,相貌形殊,五鈍煩惱,貪等慢疑,心念雜居,五趣共有。生於五道中,天堂壽長樂多,而人間苦短,苦樂參半,二十五週年教育年會期間,回顧影帶,見多位護持榮董影像,其中多位已去逝,結束前段生死,或已再來人間,或於幼稚園中、小學、中學,感慨時快速,隨時日變異生死,名為學佛者,應速提起正念信心,心存善念,人生緣父精母血胎生而來,亦有有福之狗受人疼愛擁抱,園遊會中募款。
五鈍煩惱貪瞋痴慢疑,自心對境,培養感恩之心,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即可護好一念心,每日前往齋堂途中,皆有貓.狗前來,好像問安一般。
人心各存其心念,有善念,亦有各懷鬼胎,說經時,乃藉故事闡述因緣觀,以法度眾。
即以方便,更遣餘人,眇目矬陋、無威德者,汝可語之,云當相雇。以種種方便法接近,令身份相近,而接引之,不令畏懼。
除諸糞穢,倍與汝價。窮子聞之,歡喜隨來,為除糞穢, 淨諸房舍。接引為伴,令清除內外糞穢,喻修二乘行,斷見思煩惱,即出三界,了分段生死,名為一日之價。倍於汝價,一年四季氣候景相不同,時日變遷。倍者,超出人天福樂之稱。細思起心動念,見思惑煩惱,聲色習氣易生,去除色欲,心除污染,令淨空無染,實難!又時睡眠有夢,凡夫也!(聖人無夢)。
過去有修有福者,今生得遇佛法,得一日之價,乃過去付出,今得自在輕安福報。前日高雄一對夫妻前來,表示其子乖巧,二十五歲車禍往生,父母痛苦不捨,但短短幾天就看開,乃因日日聞法薰法香,本欲捐大體未果,仍善解祝福。
窮子聞之,歡喜隨來,為除糞穢, 淨諸房舍。長者於牖、常見其子,念子愚劣,樂為鄙事,淨六根房五陰舍。依教奉行歡喜隨來,投其所好,樂為鄙事。用心守持,喻領取一日之價,斷除見思煩惱之糞,空淨六根房及五陰舍。五道四生,蠢動含靈皆有意識,每日舉故事,其內含道理甚深甚深!
五道眾生,變異生死,四生形態,相貌形殊,五鈍煩惱,貪等慢疑,心念雜居,五趣共有。生於五道中,天堂壽長樂多,而人間苦短,苦樂參半,二十五週年教育年會期間,回顧影帶,見多位護持榮董影像,其中多位已去逝,結束前段生死,或已再來人間,或於幼稚園中、小學、中學,感慨時快速,隨時日變異生死,名為學佛者,應速提起正念信心,心存善念,人生緣父精母血胎生而來,亦有有福之狗受人疼愛擁抱,園遊會中募款。
五鈍煩惱貪瞋痴慢疑,自心對境,培養感恩之心,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即可護好一念心,每日前往齋堂途中,皆有貓.狗前來,好像問安一般。
人心各存其心念,有善念,亦有各懷鬼胎,說經時,乃藉故事闡述因緣觀,以法度眾。
即以方便,更遣餘人,眇目矬陋、無威德者,汝可語之,云當相雇。以種種方便法接近,令身份相近,而接引之,不令畏懼。
除諸糞穢,倍與汝價。窮子聞之,歡喜隨來,為除糞穢, 淨諸房舍。接引為伴,令清除內外糞穢,喻修二乘行,斷見思煩惱,即出三界,了分段生死,名為一日之價。倍於汝價,一年四季氣候景相不同,時日變遷。倍者,超出人天福樂之稱。細思起心動念,見思惑煩惱,聲色習氣易生,去除色欲,心除污染,令淨空無染,實難!又時睡眠有夢,凡夫也!(聖人無夢)。
過去有修有福者,今生得遇佛法,得一日之價,乃過去付出,今得自在輕安福報。前日高雄一對夫妻前來,表示其子乖巧,二十五歲車禍往生,父母痛苦不捨,但短短幾天就看開,乃因日日聞法薰法香,本欲捐大體未果,仍善解祝福。
窮子聞之,歡喜隨來,為除糞穢, 淨諸房舍。長者於牖、常見其子,念子愚劣,樂為鄙事,淨六根房五陰舍。依教奉行歡喜隨來,投其所好,樂為鄙事。用心守持,喻領取一日之價,斷除見思煩惱之糞,空淨六根房及五陰舍。五道四生,蠢動含靈皆有意識,每日舉故事,其內含道理甚深甚深!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晨語開示德來師父簡記 20141127
11/27晨語開示簡記:
偏小獨善,自顧修身,眇目視界,天地狹窄,心不寬闊,視己自尊,唯持自修,不攀生緣。修行勿獨善其身,應兼顧他人,若共業生起,豈得消遙在外?昨日多位菲律賓慈濟人陪同華裔商人回精舍,談起自去年海燕颱風重創來特省獨魯萬地區,國家本欲棄城,華商們亦將棄守,但見慈濟為當地人無私援助,帶領以工代賑,人民生起信心,每天動員數萬人,並發現金,發放生活物資,蓋簡易教室,學生恢復教育,再蓋簡易屋,帶動商機,及竹筒存款,天天祈禱等,至今慈濟人尚未離去,滴水成河,點點滴滴已集有一百多萬。還有一顯明故事,一婦女翻閱當時照片,乃以冰箱載三子女,浮出水面,卻被另一婦女求救抓到冰箱而翻入水中,而全被衝走,婦女悲傷慟,唯受慈濟人陪伴,走出傷懷。另一市長,開養雞豬場,養雞場,而天天聽昇航因果故事,今已全身投入慈濟,茹素且結束養殖事業,土地租給他人。
打開視野,開濶心胸,勿只為己自尊,不生攀緣,不結他緣,只修小乘行。看菲律賓慈濟人是人間菩薩,度化芸芸苦難眾生。
長者知子,愚癡狹劣,不信我言,不信是父。
即以方便,更遣餘人,眇目矬陋、無威德者,汝可語之,云當相雇,除諸糞穢,倍與汝價。長者捨去瓔珞裝飾,表示佛以方便,導以小乘,令除煩惱糞,淨五蘊舍,發小心者,遂聞之歡喜矣!
塵境誘心,染污五蘊舍,知苦所集,不受煩惱上身,而執修小乘,乃只方便法,卻不知轉化小乘向大乘。餘人者,為大乘之餘,現聲聞形,二乘人,約人是指聲聞緣覺。諸位菩薩亦助佛道場,化為二乘投入人群,教之隨緣應化。
眇目矬陋,喻小乘,只證生空,異於大乘,圓證二空,又名我空或人空,因緣會合則成,而真如奧妙之理,二乘行者無法體會其中真空妙有之理,謂眾生為五蘊假和合,無有實體,乃因緣所生法,當下即空。和合即成,分析則空。
眇目喻偏空,所見不正故。矬乃短小醜陋,形貌矬陋,見偏空狹窄,不能豎窮三際如矬,不得橫遍十方,故如陋。視野短窄曰矬陋。
無威德者,二乘人不得四無所畏,故無威,小乘涅槃無常樂我淨四真德,故無德。真理透徹者,輕安自在,乃入大涅槃,二乘行者缺四無畏四真德,矬,豎短,身體矮短稱矬,此喻二乘法監豎,不能盡實相之源。陋,橫狹,身體醜陋,喻二乘人橫無大乘眾善之莊嚴,想要莊嚴相者,必與大眾結善緣,愛心普遍人群中,心開濶轉心念,人人平安才是己身安樂,否則眾生共業,應發大乘心,共天地間互援助,自度度人,自覺覺他。
偏小獨善,自顧修身,眇目視界,天地狹窄,心不寬闊,視己自尊,唯持自修,不攀生緣。修行勿獨善其身,應兼顧他人,若共業生起,豈得消遙在外?昨日多位菲律賓慈濟人陪同華裔商人回精舍,談起自去年海燕颱風重創來特省獨魯萬地區,國家本欲棄城,華商們亦將棄守,但見慈濟為當地人無私援助,帶領以工代賑,人民生起信心,每天動員數萬人,並發現金,發放生活物資,蓋簡易教室,學生恢復教育,再蓋簡易屋,帶動商機,及竹筒存款,天天祈禱等,至今慈濟人尚未離去,滴水成河,點點滴滴已集有一百多萬。還有一顯明故事,一婦女翻閱當時照片,乃以冰箱載三子女,浮出水面,卻被另一婦女求救抓到冰箱而翻入水中,而全被衝走,婦女悲傷慟,唯受慈濟人陪伴,走出傷懷。另一市長,開養雞豬場,養雞場,而天天聽昇航因果故事,今已全身投入慈濟,茹素且結束養殖事業,土地租給他人。
打開視野,開濶心胸,勿只為己自尊,不生攀緣,不結他緣,只修小乘行。看菲律賓慈濟人是人間菩薩,度化芸芸苦難眾生。
長者知子,愚癡狹劣,不信我言,不信是父。
即以方便,更遣餘人,眇目矬陋、無威德者,汝可語之,云當相雇,除諸糞穢,倍與汝價。長者捨去瓔珞裝飾,表示佛以方便,導以小乘,令除煩惱糞,淨五蘊舍,發小心者,遂聞之歡喜矣!
塵境誘心,染污五蘊舍,知苦所集,不受煩惱上身,而執修小乘,乃只方便法,卻不知轉化小乘向大乘。餘人者,為大乘之餘,現聲聞形,二乘人,約人是指聲聞緣覺。諸位菩薩亦助佛道場,化為二乘投入人群,教之隨緣應化。
眇目矬陋,喻小乘,只證生空,異於大乘,圓證二空,又名我空或人空,因緣會合則成,而真如奧妙之理,二乘行者無法體會其中真空妙有之理,謂眾生為五蘊假和合,無有實體,乃因緣所生法,當下即空。和合即成,分析則空。
眇目喻偏空,所見不正故。矬乃短小醜陋,形貌矬陋,見偏空狹窄,不能豎窮三際如矬,不得橫遍十方,故如陋。視野短窄曰矬陋。
無威德者,二乘人不得四無所畏,故無威,小乘涅槃無常樂我淨四真德,故無德。真理透徹者,輕安自在,乃入大涅槃,二乘行者缺四無畏四真德,矬,豎短,身體矮短稱矬,此喻二乘法監豎,不能盡實相之源。陋,橫狹,身體醜陋,喻二乘人橫無大乘眾善之莊嚴,想要莊嚴相者,必與大眾結善緣,愛心普遍人群中,心開濶轉心念,人人平安才是己身安樂,否則眾生共業,應發大乘心,共天地間互援助,自度度人,自覺覺他。
愛滋國度波札那 富裕程度勝南非 20141126
※【愛滋國度波札那 富裕程度勝南非】
1992 年,慈濟在南非有了第一顆種子,二十多年來行善足跡踏遍非洲五個國家,包含,賴索托、辛巴威、史瓦濟蘭、莫三比克,現在慈濟人關懷的腳步,拓展到非洲第六國,波札那,波札那與台灣媒友邦交,卻有十位台商,默默的在當地關懷孤兒,也是這樣的因緣,讓南非慈濟志工,有機會走到當地,而這一趟關懷,來回是將近兩千公里的路途。
波札那:「奧卡萬戈三角洲,最具競爭力非洲國家,愛滋病毒最高國家。」波札那,非洲南部國家,擁有世界最大的內陸三角洲(Okavango,Delta);曾是英國殖民地,承襲良好的金融管控,獨立近半世紀以來(1966~),被國際組織列為全非洲最不腐敗的國家,比南非還富裕。
不過同時,波札那也是全世界愛滋最猖獗的國家,三分之一成年人(36%),都有愛滋病。看似和諧,卻千瘡百孔的國度,當地台商,聯繫賴索托慈濟志工,想做點什麼。開啟這一趟,不遠千里的跨國行動。剛進入波札那邊界,突如其來下起大雨和冰雹,這是波札那,連續三個月乾旱,久旱逢甘霖。抵達波札那首都,落腳於台商林義正的舊家,長途跋涉,隔天凌晨三點,仍舊起床準備,也堅持薰法香。
※【三種惑: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6.修行者的本分事 20110413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63.耕耘自心田 20120724
《靜思晨語。慈濟宗門》54.淺述五分法身 20100623
《靜思晨語。法華經》15.真如性顯 塵去光現 20101115
※【分段生死】
《靜思妙蓮華》39.盡諸有結 因果盡 20130508
《靜思妙蓮華》174.了徹生死大事20131113
《靜思妙蓮華》181.虔誠聞法及時懺 20131122
※【變易生死】
《靜思妙蓮華》174.了徹生死大事20131113
《靜思妙蓮華》377.滅八大苦得無上 20140825
《靜思妙蓮華》379.無量過去佛20140827
1992 年,慈濟在南非有了第一顆種子,二十多年來行善足跡踏遍非洲五個國家,包含,賴索托、辛巴威、史瓦濟蘭、莫三比克,現在慈濟人關懷的腳步,拓展到非洲第六國,波札那,波札那與台灣媒友邦交,卻有十位台商,默默的在當地關懷孤兒,也是這樣的因緣,讓南非慈濟志工,有機會走到當地,而這一趟關懷,來回是將近兩千公里的路途。
波札那:「奧卡萬戈三角洲,最具競爭力非洲國家,愛滋病毒最高國家。」波札那,非洲南部國家,擁有世界最大的內陸三角洲(Okavango,Delta);曾是英國殖民地,承襲良好的金融管控,獨立近半世紀以來(1966~),被國際組織列為全非洲最不腐敗的國家,比南非還富裕。
不過同時,波札那也是全世界愛滋最猖獗的國家,三分之一成年人(36%),都有愛滋病。看似和諧,卻千瘡百孔的國度,當地台商,聯繫賴索托慈濟志工,想做點什麼。開啟這一趟,不遠千里的跨國行動。剛進入波札那邊界,突如其來下起大雨和冰雹,這是波札那,連續三個月乾旱,久旱逢甘霖。抵達波札那首都,落腳於台商林義正的舊家,長途跋涉,隔天凌晨三點,仍舊起床準備,也堅持薰法香。
※【三種惑: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6.修行者的本分事 20110413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63.耕耘自心田 20120724
《靜思晨語。慈濟宗門》54.淺述五分法身 20100623
《靜思晨語。法華經》15.真如性顯 塵去光現 20101115
※【分段生死】
《靜思妙蓮華》39.盡諸有結 因果盡 20130508
《靜思妙蓮華》174.了徹生死大事20131113
《靜思妙蓮華》181.虔誠聞法及時懺 20131122
※【變易生死】
《靜思妙蓮華》174.了徹生死大事20131113
《靜思妙蓮華》377.滅八大苦得無上 20140825
《靜思妙蓮華》379.無量過去佛20140827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晨語開示德来師父簡記 20141126
11/26晨語開示簡記:
宿命智德,建立大志,善權方便,教化以漸,教內外法,始終不搖,堅定貫達,教以契合。過去生所修習,今得生人道,又遇逢善知識教化,釋迦佛不斷度化,覺者大智於四生教化慈悲智慧付出,其智德乃以善權方便教化通達,不忍眾生苦,以耐心為不請之師,慢慢適機教導,於五蘊變化中,六根緣六塵中分別,入識而內觀,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知足少欲者,外行付出無求,則無煩惱,堅定志向,身體力行,去除習氣,內方外圓。
回憶九二一時,建校工程中,外牆洗石,扶摸四方柱子,感覺稜角銳利,遂請工程師調整,令之導利角成圓弧。今非洲又增一國從事慈善工作,因今年董事會時,言誤以非洲六國合和互協,潘明水居士用心,再次跨國一千多公里至波扎那,上個月有十五位志工前往與當地互動,順利過關,途遇冰喜雹,當地缺水已久,民眾心喜,夜暮抵達,隔日晨起薰法香,慈度以英文向大眾傳譯,福慧同行,教以規矩,行儀如法,教化以漸,解內外法,此即智德,是人間菩薩,順因緣明是非,教內外法,始終不搖,堅定貫達,教以契合。
窮子驚喚,迷悶躄地,是人執我,必當見殺,何用衣食使我至此。窮子心怯驚喚畏懼,手腳發軟,心未受法而疑惑。
長者知子,愚癡狹劣,不信我言,不信是父。長者知子,愚癡狹劣,表明喚子不得,暫放得喜,愚痴即惑重,狹劣即器小。譬喻品示火宅表五濁惡世,眾生如愚童,長者只得以三車誘導出離四生五道火宅,佛以方便法示以漸教,視芸芸眾生如其獨子,而喚子不得,故漸放鬆。以愛膚慰,令其漸漸適應環境,徧習一切內外法,知苦乃由種種因緣集,造作成果,唯有業隨身,斷一切分段分生死及變易生死,度生死煩惱,斷塵沙惑之愚痴。
不信我言,不信是父,父知其子志意狹劣等,雖親生父子,一旦久離,而不相知若此。建立大志,訓練己心堅定不搖,如非洲菩薩不畏辛苦,樂在其中,時時用心於法中。
宿命智德,建立大志,善權方便,教化以漸,教內外法,始終不搖,堅定貫達,教以契合。過去生所修習,今得生人道,又遇逢善知識教化,釋迦佛不斷度化,覺者大智於四生教化慈悲智慧付出,其智德乃以善權方便教化通達,不忍眾生苦,以耐心為不請之師,慢慢適機教導,於五蘊變化中,六根緣六塵中分別,入識而內觀,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知足少欲者,外行付出無求,則無煩惱,堅定志向,身體力行,去除習氣,內方外圓。
回憶九二一時,建校工程中,外牆洗石,扶摸四方柱子,感覺稜角銳利,遂請工程師調整,令之導利角成圓弧。今非洲又增一國從事慈善工作,因今年董事會時,言誤以非洲六國合和互協,潘明水居士用心,再次跨國一千多公里至波扎那,上個月有十五位志工前往與當地互動,順利過關,途遇冰喜雹,當地缺水已久,民眾心喜,夜暮抵達,隔日晨起薰法香,慈度以英文向大眾傳譯,福慧同行,教以規矩,行儀如法,教化以漸,解內外法,此即智德,是人間菩薩,順因緣明是非,教內外法,始終不搖,堅定貫達,教以契合。
窮子驚喚,迷悶躄地,是人執我,必當見殺,何用衣食使我至此。窮子心怯驚喚畏懼,手腳發軟,心未受法而疑惑。
長者知子,愚癡狹劣,不信我言,不信是父。長者知子,愚癡狹劣,表明喚子不得,暫放得喜,愚痴即惑重,狹劣即器小。譬喻品示火宅表五濁惡世,眾生如愚童,長者只得以三車誘導出離四生五道火宅,佛以方便法示以漸教,視芸芸眾生如其獨子,而喚子不得,故漸放鬆。以愛膚慰,令其漸漸適應環境,徧習一切內外法,知苦乃由種種因緣集,造作成果,唯有業隨身,斷一切分段分生死及變易生死,度生死煩惱,斷塵沙惑之愚痴。
不信我言,不信是父,父知其子志意狹劣等,雖親生父子,一旦久離,而不相知若此。建立大志,訓練己心堅定不搖,如非洲菩薩不畏辛苦,樂在其中,時時用心於法中。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晨語開示德來師父簡記 20141125
11/25晨語開示簡記:
貧窮志弱不圖強,缺少信心謀大事,甘守小法不樂大,心念一轉實無難。學佛者開濶心胸,立宏誓願,若意志衰沈不願實踐者,缺乏信心即志窮貧劣,端於一念心。天地間真理無窮無盡,只要願意付出,潛能亦得開發,只要信心堅定。
過去有一座山,許多賢達於其中修行其中有一名大和尚,信徒供養者多。有一小乞女童,挑糞中發現二枚錢,細心保存,心想留下以備不時急用。一日,見許多向山中朝聖賢達求福,女孩亦隨團其中,見人人供養,此女孩摸摸口袋之二枚錢,恭敬供養,上座和尚接下這兩枚,並將餐食贈此女孩,並予以祝福,女喜食訖下出後,於樹下石頭上扒睡,此間,一列馬車經過,乃相師尋后車隊,相師見其富貴清秀狀,帶回宮中清淨換裝,終成皇后。皇后回山感思和尚之祝福,和尚言,感念其心清淨無分別無驕慢,將有利全國人民。佛勉修行者,勿有得失之心,只樂小法利己之生死解脫,設限自心,不勤付出,應入人群利他度眾。
長者是時,在師子座,遙見其子,默而識之,即敕使者,追捉將來。長者心急,使者追子而回。
窮子驚喚,迷悶躄地,是人執我,必當見殺,何用衣食、 使我至此。窮子見人將捉而驚喚,表示父念子切,忽然一見,即急教人追,窮子無所措手,故稱怨驚,喚迷悶躄地,惶怖無措,驚懼不已。雖預華嚴法會,但面對凡夫如聾如盲,謬於事理,聞大無益,云迷悶無知,退大不修,卻往生死,如人躄地不起,難體佛之本懷。佛之世緣將盡,示人人本具清淨佛性與宇宙天地之理同。眾生聞大法卻迷悶無知,發大心者易退失,不願向前進。
是人執我,使者執之急,牽制之強非是雇人作工之情,乃欲殺我之狀。必當見殺,喻本無志願,未有希求,卻被逼修大乘,何用衣食,使我至此,豈是有能衣食與我者,使我如此何用乎?何用衣食,言但求小法,何用大乘衣食,逼我修大乘?佛見因緣成熟,視眾生如一子,願人人發四弘誓願,度眾生,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期待投入人群,造福修慧斷煩惱,來去自在,成如是法,願人人多發心!
貧窮志弱不圖強,缺少信心謀大事,甘守小法不樂大,心念一轉實無難。學佛者開濶心胸,立宏誓願,若意志衰沈不願實踐者,缺乏信心即志窮貧劣,端於一念心。天地間真理無窮無盡,只要願意付出,潛能亦得開發,只要信心堅定。
過去有一座山,許多賢達於其中修行其中有一名大和尚,信徒供養者多。有一小乞女童,挑糞中發現二枚錢,細心保存,心想留下以備不時急用。一日,見許多向山中朝聖賢達求福,女孩亦隨團其中,見人人供養,此女孩摸摸口袋之二枚錢,恭敬供養,上座和尚接下這兩枚,並將餐食贈此女孩,並予以祝福,女喜食訖下出後,於樹下石頭上扒睡,此間,一列馬車經過,乃相師尋后車隊,相師見其富貴清秀狀,帶回宮中清淨換裝,終成皇后。皇后回山感思和尚之祝福,和尚言,感念其心清淨無分別無驕慢,將有利全國人民。佛勉修行者,勿有得失之心,只樂小法利己之生死解脫,設限自心,不勤付出,應入人群利他度眾。
長者是時,在師子座,遙見其子,默而識之,即敕使者,追捉將來。長者心急,使者追子而回。
窮子驚喚,迷悶躄地,是人執我,必當見殺,何用衣食、 使我至此。窮子見人將捉而驚喚,表示父念子切,忽然一見,即急教人追,窮子無所措手,故稱怨驚,喚迷悶躄地,惶怖無措,驚懼不已。雖預華嚴法會,但面對凡夫如聾如盲,謬於事理,聞大無益,云迷悶無知,退大不修,卻往生死,如人躄地不起,難體佛之本懷。佛之世緣將盡,示人人本具清淨佛性與宇宙天地之理同。眾生聞大法卻迷悶無知,發大心者易退失,不願向前進。
是人執我,使者執之急,牽制之強非是雇人作工之情,乃欲殺我之狀。必當見殺,喻本無志願,未有希求,卻被逼修大乘,何用衣食,使我至此,豈是有能衣食與我者,使我如此何用乎?何用衣食,言但求小法,何用大乘衣食,逼我修大乘?佛見因緣成熟,視眾生如一子,願人人發四弘誓願,度眾生,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期待投入人群,造福修慧斷煩惱,來去自在,成如是法,願人人多發心!
佛典故事 - 貧女以兩錢布施即獲報緣 《雜寶藏經》卷第四 (四一 ) 20141125
* 下方附上白話解釋。
貧女以兩錢布施即獲報緣
昔晝闇山中,多諸賢聖隱居眾僧。諸方國土,聞彼山名,供養者眾。有一長者,將諸眷屬,往送供養。有一貧窮乞索女人,作是念言:「今諸長者,送供詣山,必欲作會,我當往乞。」便向山中。既到山已,見向長者,設種種饌,供養眾僧,私自思惟:「彼人先世修福,今日富貴,今復重作功德將勝;我先世不作,今世貧苦,今若不作,未來轉劇。」思惟此已,啼哭不樂,又自念言:「我曾糞中,拾得兩錢,恒常寶惜,以俟乞索不如意時,當貿飲食用自存活。今當持以布施眾僧,分一二日不得飲食,終不能死。」伺僧食訖,捉此兩錢即便布施。彼山僧法,人有施者,維那僧前立為呪願。當於爾時,上座不聽維那呪願,自為呪願。諸下坐等,深生慊心,而作此念:「得彼乞女兩枚小錢,上座自輕,為其呪願,如常見錢,何以不爾?」上座尋時,留半分食,與此女人。諸人見上座多與,人人多與。此女時得重擔飲食,極大歡喜:「我適布施,今以得報。」即擔飲食還出山去,到一樹下,眠臥止息。
會值王大夫人亡來七日,王遣使者,按行國界,誰有福德?應為夫人。相師占言此黃雲蓋下,必有賢人。即共相將,至彼樹下。見彼女人,顏色潤澤,有福德相,樹為曲蔭,光影不移,相師言:「此女人福德,堪為夫人。」即以香湯沐浴,與夫人衣服,不大不小與身相稱,千乘萬騎,左右導從,將來至宮。王見歡喜,心生敬重,如是數時,私自念言:「我所以得是富福緣,以施錢故。今彼眾僧,便為於我有大重恩。」即白王言:「我先斯賤,王見拔擢,得為人次,聽我報彼眾僧之恩。」王言:「隨意。」夫人即時,車載飲食及以珍寶,往到彼山施僧食訖,以寶布施。上座不起,遣維那呪願,不自呪願。王夫人言:「我昔兩錢,為我呪願;今車載珍寶,不為我呪願?」諸年少比丘,皆慊上坐,先貧女人,以兩錢布施,為其呪願,今王夫人,車載珍寶,不為呪願,為老耄耶?
爾時上座,即為王夫人,演說正法語言:「夫人!心念慊我:『先以兩錢施時,為我呪願,今車載珍寶,不為呪願。』我佛法中,不貴珍寶,唯貴善心。夫人!先施兩錢之時,善心極勝,後施珍寶,吾我貢高,是以我今不與呪願。年少道人!亦莫慊我,汝當深解出家之心。」諸年少道人,各自慚愧,皆得須陀洹道。王夫人聽法,慚愧歡喜,亦得須陀洹道。聽法已訖,作禮而去。
* 白話解釋:
過去,有一座名山 「晝闇山」,由於山中有眾多賢聖僧眾隱居修道,所以諸方國土都爭相前來供養植福。
一日,諸方耆德長者浩浩蕩蕩攜供詣山,綿延的隊伍讓路旁以乞食為生的貧女驚歎、稱羨不已。她心想:長老們設會供養僧眾,我正可以順路乞食!於是一路隨行,也來到晝闇山中。當長者們施設素餚美饌,供養僧眾時,在一旁靜靜觀察的貧女不禁感傷落淚:
「這群富貴豪勢的長老耆德,前世修福,今生復作功德,福報轉增殊勝。而我,卑下窮困,前世未修,今生又無法修福,來世恐怕更加貧窮下賤……對了!上次我在糞坑裡,不是意外拾獲兩枚錢幣嗎?為避免乞不到食物時挨餓受凍,所以我一直小心翼翼地珍藏這兩枚錢幣。不如,拿來布施供養僧吧!就算一兩天挨餓也不致於餓死啊!」
貧女心意已決,在眾僧應供結束時,把握因緣恭敬地供養自己僅有的兩枚錢幣。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錢,卻是孤苦貧女所擁有的全部。
晝闇山中,當信眾布施後,通常由維那僧於信眾前祝願,然而貧女獻上兩枚破舊錢幣時,上座高僧示意維那僧,自己將親自為這名施主祝願。其餘未得道的下座僧,不禁東猜西疑:平常富貴人家布施重金稀珍,也由維那僧祝願,而這位貧女才供養區區兩枚錢幣,為什麼上座親自為她祝願?真是太奇怪了!
祝願事畢,上座高僧特地留下一半缽飯,分給瑟縮襤褸的貧女。大眾見上座禮遇這位貧女,也競相倣效,將自己的飲食分給她。貧女一下子獲得許多上等飲食,歡喜不已,認為方才的布施功德立刻感召如此福報,就心懷感恩與無比信心,擔著飲食離開晝闇山,走到都城大道旁的樹蔭下,心滿意足地進入了夢鄉。
此時,遠方傳來陣陣馬蹄聲,王室專屬占相師及使者一行人,奉命為國王尋訪合適的皇后人選,正風塵僕僕地行經此地。遙見此處黃雲遮蓋,占相師認為必有賢人,遂帶領眾人來此樹下。樹蔭謐靜、光影分寸不移,正守護樹下一名容貌潤澤,福德相好的女子。占相師立即對眾使者宣布:「這名女子福德具足,堪為皇后!」一覺醒來的貧女,在眾侍女簇擁下,香湯沐浴、華服披身,在千乘萬騎前導下,來到了王宮。
入宮後,深受國王喜愛、敬重的新皇后,反覆思惟:今日榮華富貴、尊豪恩愛,來自於發心布施眾僧兩枚錢幣。晝闇山中的眾僧,實在是我的大恩人!於是稟白國王:「妾原本身分微賤,是國王您提拔厚愛,才能有今天尊榮的地位,可否應允我報答晝闇山賢聖僧眾的恩德呢?」國王欣然答應。
於是,皇后帶領大眾、車隊,滿載飲食珍寶,供養眾僧。然而,這次維那僧依例祝願時,上座高僧僅默然而聽,沒有任何表示。其餘下座僧眾又紛紛驚怪:太奇怪了!先前布施兩枚錢幣的貧女,受上座親自祝願;這次皇后親載稀世珍寶供養,竟似不見不聞!
之後,皇后不解地問:「往昔我貧窮的時候,布施區區兩錢,大德親自為我祝願,為何今日前來供養奇珍異寶,反而不賜片言?」
「佛法注重的不是珍寶,而是一念真誠的善心。皇后您以往雖只布施兩錢,心念純善殊勝,今日雖大施珍寶,卻存我慢心,因此我不親自為您祝願。」上座高僧正色地為皇后如此開示後,又繼續轉對年少僧眾說:「大眾當深解自己出家的這念心才是!」在場僧眾,個個聽聞,發大慚愧,至誠懺悔,全部證得初果。而皇后聽了上座高僧開示,一方面感到慚愧,一方面也因明瞭布施的真義而法喜充滿,亦證初果。
一日,諸方耆德長者浩浩蕩蕩攜供詣山,綿延的隊伍讓路旁以乞食為生的貧女驚歎、稱羨不已。她心想:長老們設會供養僧眾,我正可以順路乞食!於是一路隨行,也來到晝闇山中。當長者們施設素餚美饌,供養僧眾時,在一旁靜靜觀察的貧女不禁感傷落淚:
「這群富貴豪勢的長老耆德,前世修福,今生復作功德,福報轉增殊勝。而我,卑下窮困,前世未修,今生又無法修福,來世恐怕更加貧窮下賤……對了!上次我在糞坑裡,不是意外拾獲兩枚錢幣嗎?為避免乞不到食物時挨餓受凍,所以我一直小心翼翼地珍藏這兩枚錢幣。不如,拿來布施供養僧吧!就算一兩天挨餓也不致於餓死啊!」
貧女心意已決,在眾僧應供結束時,把握因緣恭敬地供養自己僅有的兩枚錢幣。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錢,卻是孤苦貧女所擁有的全部。
晝闇山中,當信眾布施後,通常由維那僧於信眾前祝願,然而貧女獻上兩枚破舊錢幣時,上座高僧示意維那僧,自己將親自為這名施主祝願。其餘未得道的下座僧,不禁東猜西疑:平常富貴人家布施重金稀珍,也由維那僧祝願,而這位貧女才供養區區兩枚錢幣,為什麼上座親自為她祝願?真是太奇怪了!
祝願事畢,上座高僧特地留下一半缽飯,分給瑟縮襤褸的貧女。大眾見上座禮遇這位貧女,也競相倣效,將自己的飲食分給她。貧女一下子獲得許多上等飲食,歡喜不已,認為方才的布施功德立刻感召如此福報,就心懷感恩與無比信心,擔著飲食離開晝闇山,走到都城大道旁的樹蔭下,心滿意足地進入了夢鄉。
此時,遠方傳來陣陣馬蹄聲,王室專屬占相師及使者一行人,奉命為國王尋訪合適的皇后人選,正風塵僕僕地行經此地。遙見此處黃雲遮蓋,占相師認為必有賢人,遂帶領眾人來此樹下。樹蔭謐靜、光影分寸不移,正守護樹下一名容貌潤澤,福德相好的女子。占相師立即對眾使者宣布:「這名女子福德具足,堪為皇后!」一覺醒來的貧女,在眾侍女簇擁下,香湯沐浴、華服披身,在千乘萬騎前導下,來到了王宮。
入宮後,深受國王喜愛、敬重的新皇后,反覆思惟:今日榮華富貴、尊豪恩愛,來自於發心布施眾僧兩枚錢幣。晝闇山中的眾僧,實在是我的大恩人!於是稟白國王:「妾原本身分微賤,是國王您提拔厚愛,才能有今天尊榮的地位,可否應允我報答晝闇山賢聖僧眾的恩德呢?」國王欣然答應。
於是,皇后帶領大眾、車隊,滿載飲食珍寶,供養眾僧。然而,這次維那僧依例祝願時,上座高僧僅默然而聽,沒有任何表示。其餘下座僧眾又紛紛驚怪:太奇怪了!先前布施兩枚錢幣的貧女,受上座親自祝願;這次皇后親載稀世珍寶供養,竟似不見不聞!
之後,皇后不解地問:「往昔我貧窮的時候,布施區區兩錢,大德親自為我祝願,為何今日前來供養奇珍異寶,反而不賜片言?」
「佛法注重的不是珍寶,而是一念真誠的善心。皇后您以往雖只布施兩錢,心念純善殊勝,今日雖大施珍寶,卻存我慢心,因此我不親自為您祝願。」上座高僧正色地為皇后如此開示後,又繼續轉對年少僧眾說:「大眾當深解自己出家的這念心才是!」在場僧眾,個個聽聞,發大慚愧,至誠懺悔,全部證得初果。而皇后聽了上座高僧開示,一方面感到慚愧,一方面也因明瞭布施的真義而法喜充滿,亦證初果。
省思
布施,貴在真誠恭敬,不在於事上的質量多寡。所謂有一分恭敬心,就能消除一分業障,增長一分福德和智慧;有十分恭敬心,就能消除十分業障,增長十分福德和智慧。藉由事上的布施,捨去心中的慳貪,增長為他、利他的清淨心,便能獲福無量。而人天福報終有窮盡的時候,所以,進一步修一切善不執著一切善,布施後,觀一切法皆是緣起性空,沒有布施的人、接受布施的對象及所施的財物,三輪體空,一切銷歸自性。如此自性清淨無染,本具的智慧功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才是布施波羅蜜的真實意義。
靜思語: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品,而是一分虔誠的愛心。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薰法香筆記 20141124
薰法香筆記
以下純屬個人薰法香筆記,僅供參考,若有偏頗,請不吝指教。 感恩!
靜思語:
【視之畏苦不勤力】
【如父益友循引導】
【漸向善道近寶處】
修行要堪忍耐苦勞,
喻佛說須賴經故事,
【難忍能忍的須賴】, (請參閱另一個帖子)
貧民須賴貧困心富,
常為苦難眾生付出,
跟隨僧團聞法靜修,
精進修行一心一志。
帝釋天見須賴德行,
恐其位置會被取代,
當下試知審求何道,
化作數人吼叫罵辱,
須賴慈忍聽而不聞。
帝釋天再派兇惡人,
使刀杖來加害壓迫,
須賴安忍不瞋不動。
帝釋天化富有人家,
以金銀財寶置其前,
可作布施衣食無憂,
須賴雖貧卻心富有,
願用力量幫助他人。
天帝見他少欲知足,
問惡人再加害如何?
須賴答一切乃因果,
需要安忍不瞋不怨,
瞋心怒火將受果報,
天人享福也有福盡,
只望眾生能得離苦,
卻不為自己求安樂,
天帝見他真心修行,
深受感動擁護須賴。
日常生活很多此人,
生活不富與佛心同,
布施助人道心堅固
愛心開闊人人敬重。
若不堪耐勞動筋骨,
是視之畏苦不勤力 。
互相啟發最為重要,
喻如父益友循引導,
對小年齡應當長輩,
年齡大的則是父輩。
順逆境皆是善知識,
境界來臨歡喜接受,
互為益友互相牽引,
入人群中不是污染,
漸向善道漸近寶處,
覺悟真理回歸真如。
前經文:
【注記卷疏,窮子見父,豪貴尊嚴,謂是國王,若國王等,驚怖自怪,何故至此】
如是我聞思:
見此景象自己畏懼, 威風凜凜莊嚴場合,何故來此,想趕快跑。
經文: 【覆自念言,我若久住,或見逼迫,強驅使作,思維是已,馳走而去,借問貧里,欲往傭作】
經文簡釋:
【覆自念言,我若久住】: 二乘人,本厭生死,若修大乘,必入生死,廣修萬行,經無量劫,事與心違,故言我若久住。
如是我聞思:
【覆自念言,我若久住】: 不願意廣修萬行入人群中。
經文簡釋:
【或見逼迫,強驅使作】:我本樂小,而佛要我修大乘時,則非我所樂,故言強驅使作。
如是我聞思:
『我』:二乘人; 『強驅使作』,硬要驅使我做,但沒心情。
經文簡釋:
【思維是已,馳走而去】: 是窮子,左迴右旋,默思惟忖,作定主意,訣計往其他處。
如是我聞思:
【思維是已,馳走而去】:經過思維,違背修行的心,對善其身,不願投入人群。
『左迴右旋』:閃避不願投入人群。
『作定主意,訣計往其他處』: 自己打定主意,不願入人群, 甘願往居他處。
【馳走而去】: 雖然堂皇大宅,富貴,莊嚴華麗, 但依然覺得逃離。
經文簡釋:
【借問貧里,欲往傭作】:謂與其懼畏受,製於富貴,之強勞作,不若安心於,貧賤之自便。
如是我聞思:
【借問貧里,欲往傭作】:我行我素,修小乘行。
『不若安心於貧賤之自便』: 只願修行小法,不願應眾生煩難、根機,適應眾生,以為斷煩惱即斷生死,談何容易! 須好好攝法入心,進出人群不受影響,稱斷生死。
『乘如是法而來人間』: 叫做『如來』。 佛望弟子修得自在, 人生來去自如無障礙。
『如來』:覺悟的人,來去自如,不離佛法。
經文: 【長者是時,在師子座,遙見其子,默而識之,即敕使者,追捉將來。
經文簡釋:
【長者是時,在師子座】: 積財具德之通稱,如須達長者等,心平性直,語實行敦,齒邁財盈,名為長者。
如是我聞思:
【長者】: 年紀大,心平性直,語實行敦, 行為端正, 做事情讓人尊重。
經文簡釋:
【遙見其子,默而識之】:喻佛以妙觀諸法之相,而施展說法,段疑之用於眾生界中識,知此為已,發大心之人, 默而識之。
經文簡釋:
【即敕使者,追捉將來】 :世父日夜思子,見子身影便識,喻出世慈父,尋覓度生因緣,自不放棄。
以下純屬個人薰法香筆記,僅供參考,若有偏頗,請不吝指教。 感恩!
靜思語:
修行者的本分事是忍耐和付出,因為修養原是個人應有的行為。
【不堪耐勞動筋骨】【視之畏苦不勤力】
【如父益友循引導】
【漸向善道近寶處】
修行要堪忍耐苦勞,
喻佛說須賴經故事,
【難忍能忍的須賴】, (請參閱另一個帖子)
貧民須賴貧困心富,
常為苦難眾生付出,
跟隨僧團聞法靜修,
精進修行一心一志。
帝釋天見須賴德行,
恐其位置會被取代,
當下試知審求何道,
化作數人吼叫罵辱,
須賴慈忍聽而不聞。
帝釋天再派兇惡人,
使刀杖來加害壓迫,
須賴安忍不瞋不動。
帝釋天化富有人家,
以金銀財寶置其前,
可作布施衣食無憂,
須賴雖貧卻心富有,
願用力量幫助他人。
天帝見他少欲知足,
問惡人再加害如何?
須賴答一切乃因果,
需要安忍不瞋不怨,
瞋心怒火將受果報,
天人享福也有福盡,
只望眾生能得離苦,
卻不為自己求安樂,
天帝見他真心修行,
深受感動擁護須賴。
日常生活很多此人,
生活不富與佛心同,
布施助人道心堅固
愛心開闊人人敬重。
若不堪耐勞動筋骨,
是視之畏苦不勤力 。
互相啟發最為重要,
喻如父益友循引導,
對小年齡應當長輩,
年齡大的則是父輩。
順逆境皆是善知識,
境界來臨歡喜接受,
互為益友互相牽引,
入人群中不是污染,
漸向善道漸近寶處,
覺悟真理回歸真如。
前經文:
【注記卷疏,窮子見父,豪貴尊嚴,謂是國王,若國王等,驚怖自怪,何故至此】
如是我聞思:
見此景象自己畏懼, 威風凜凜莊嚴場合,何故來此,想趕快跑。
經文: 【覆自念言,我若久住,或見逼迫,強驅使作,思維是已,馳走而去,借問貧里,欲往傭作】
經文簡釋:
【覆自念言,我若久住】: 二乘人,本厭生死,若修大乘,必入生死,廣修萬行,經無量劫,事與心違,故言我若久住。
如是我聞思:
【覆自念言,我若久住】: 不願意廣修萬行入人群中。
經文簡釋:
【或見逼迫,強驅使作】:我本樂小,而佛要我修大乘時,則非我所樂,故言強驅使作。
如是我聞思:
『我』:二乘人; 『強驅使作』,硬要驅使我做,但沒心情。
經文簡釋:
【思維是已,馳走而去】: 是窮子,左迴右旋,默思惟忖,作定主意,訣計往其他處。
如是我聞思:
【思維是已,馳走而去】:經過思維,違背修行的心,對善其身,不願投入人群。
『左迴右旋』:閃避不願投入人群。
『作定主意,訣計往其他處』: 自己打定主意,不願入人群, 甘願往居他處。
【馳走而去】: 雖然堂皇大宅,富貴,莊嚴華麗, 但依然覺得逃離。
經文簡釋:
【借問貧里,欲往傭作】:謂與其懼畏受,製於富貴,之強勞作,不若安心於,貧賤之自便。
如是我聞思:
【借問貧里,欲往傭作】:我行我素,修小乘行。
『不若安心於貧賤之自便』: 只願修行小法,不願應眾生煩難、根機,適應眾生,以為斷煩惱即斷生死,談何容易! 須好好攝法入心,進出人群不受影響,稱斷生死。
『乘如是法而來人間』: 叫做『如來』。 佛望弟子修得自在, 人生來去自如無障礙。
『如來』:覺悟的人,來去自如,不離佛法。
經文: 【長者是時,在師子座,遙見其子,默而識之,即敕使者,追捉將來。
經文簡釋:
【長者是時,在師子座】: 積財具德之通稱,如須達長者等,心平性直,語實行敦,齒邁財盈,名為長者。
如是我聞思:
【長者】: 年紀大,心平性直,語實行敦, 行為端正, 做事情讓人尊重。
經文簡釋:
【遙見其子,默而識之】:喻佛以妙觀諸法之相,而施展說法,段疑之用於眾生界中識,知此為已,發大心之人, 默而識之。
經文簡釋:
【即敕使者,追捉將來】 :世父日夜思子,見子身影便識,喻出世慈父,尋覓度生因緣,自不放棄。
須賴長者恆持初心的故事 - 《慈濟月刊》547 期
《法華經‧方便品》經文:「新發意菩薩,供養無數佛,了達諸義趣,又能善說法,如稻麻竹葦,充滿十方剎。一心以妙智,於恆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上人於晨語時間解說,佛智廣大高深,新發意菩薩須恆持發心,在長遠的菩薩道上步步精進、福慧雙修,才能逐漸接近佛智。
不貪戀聲色利養 精進修行度眾生
佛經中記載一則須賴長者的故事。
帝釋天想試探這位修行人是否真的戒行清淨、道心堅固,於是在他靜坐時幻化一群人在旁吼叫謾罵,須賴長者的心念絲毫不受動搖,帝釋天再讓這群人以兇惡的形象威脅、壓迫,仍不能使其起瞋怒之心,接著再以美麗的女子誘惑、將充滿金銀珠寶的寶塔放在他面前,須賴長者依然安如泰山,毫不動心。
帝釋天於是現身詢問須賴長者:「如此精進修行,是為追求什麼?」須賴長者回答:「我無所求,只希望眾生能脫離妄想、煩惱,得到正法、正見、正思惟,眾生得離苦,我就快樂。」帝釋天由衷讚歎須賴長者,從此恭敬護持。
「須賴長者雖然生活貧苦,卻不貪戀聲色利養,把握因緣修行度眾;這就是『少欲知足、難忍能忍』的清修士典範。」上人勉精舍清修士效法須賴長者恆持初心,堅持志向,守護身、口、意,於菩薩道上步步精進。
「『靜思法脈勤行道』,要內修誠、正、信、實,發『四弘誓願』;『慈濟宗門人間路』,要外行慈、悲、喜、捨。精進內修外行,才能真正福慧雙修。」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47期
佛典故事 - 難忍能人的須賴 《佛說須賴經 》 20141124
* 下面有白話解釋.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及五千菩薩俱。爾時舍衛城中有極貧者名曰須賴。得堅固志不可轉移。信佛法眾身歸三尊。奉持淨戒修行十善。有四等心救濟不倦。內性清淨我樂無二。至意求佛無上大道。思惟所行晝夜誦習。以善方便導利人物。安貧自守以法為樂。於是天帝釋以天眼見須賴功德殊妙。所聞不惑博覽眾經。無有邪行坐起安庠。行止臥覺不失儀法。少欲易足不貪利養。質直善說言信不華。齋戒省約食節衣菅。樹葉為器茅草為席。不畜遺除無所藏積。國王人民莫不敬愛。常以晝夜各三詣佛諮受法信。佛知其意輒與相見。須賴每詣佛時。無數百人常從與俱。其所遊至臥起經行。天人營護。天帝釋自念言。是仁者戒行純備。恐子將奪我處。當下試知審求何道。釋便化作數人。蹴罵須賴言無忌諱。又以石擲捶杖加之於須賴。須賴忍力慈仁不瞋不怨。釋便化作數人。謂須賴言。仁實見在我謂為卿殺之何如。須賴答言。子所謀者非善法也。正使彼人刀割我身尚無恨意。況但撾罵。所以者何。夫罪福有二果。種福者生天上。為罪者墮惡道。是故不當恨何況欲害彼。於是須賴即說偈言
夫以種惡栽 故生墮罪類
若其種善本 後必望福果
覺惡以諦觀 當持慧分別
惡栽非善本 種德無惡果
守三能無惡 身口意常善
上人忍無怨 智者受不犯
除三以清淨 身口意無瑕
勸行福德者 得願必常安
化人不能使國貧。須賴有微害意。於是乃退。天帝釋復以金銀置其前。使化人謂須賴言。仁者取是寶。可用恣意布施作福亦可。好衣美食貧何可堪。須賴言。自我宿行不。亦當受斯貧苦。以貪寶妄取。後困必甚。化人言。且自歡娛快意終身。安知後事。須賴答言。此非慧語。或於一身不有遠慮後受大罪。智者所畏。貪得多藏取非其有罪與盜等。智者所恥。愛身計壽自保不死。犯不與取智者不為。夫智常萬物非我有。所貴唯道故無貪諍守善而已。又說偈言
藏寶至千億 不施死時悔
智者謂是貧 宜識此至言
節食不著味 誠信而好施
有慧慮為富 佛說是常安
能止不為惡 守道中外清
無戒而自嚴 已犯斯非賢
當受明為師 勿用愚所譽
愚譽牽入冥 師明益近淨
化人不能使須賴有貪意。即退去。天帝釋復化。持真珠價直數億。詣須賴言。我與人諍訟事聞國王。竊引仁者為證。願以此珠相上。幸助一言。須賴答言。用為說此是我所畏。終不敢欺。所以者何。妄言者先為自欺。次為欺天。亦為欺法。令其口臭。言不見用。多被誹謗。心恒憔悴。天所不念。身色變福德消善名廢。彼為上世聖賢所撓欺。失德本而生眾惡。塞善之路自投邪冥。是為後世招致殃罪。又說偈言
眾欺生惡果 自致口常臭
都已忘前言 入邪無正道
自欺亦欺天 欺法是自怨
常為眾所疑 欺詐何益人
欺為眾惡本 自絕善行業
是故致痛聚 妄言何益人
設以滿天下 金銀珠相與
至守法誡者 何時為寶欺
化人不能使須賴妄語。即時退去。天帝釋還語夫人言。汝試將我妓女。與數琴般遮翼婦俱。見須賴共轉其意壞其清行知有淫無。天后受教即從妓女。夜安靜時。到須賴所住虛空中。作靡麗之辭言。仁者且起。天使我曹來侍左右。我曹形容既好。衣裳鮮明。瓔珞珠寶服栴檀香。不老不少適在上時。端政皎潔可不瞻視。卿福所致故來相事。須賴仰頭答言。若曹盡是地獄畜生餓鬼所愛。非彼天人上智所樂。我見若曹所有。如夢色像香。實如海泡沫。我見若形骨幹。肉塗血澆筋纏。革裹皮覆以蔽污霑。譬如工師幻人目耳。汝曹上時我見無常。當就壞敗為分離法。罪福我已覺。無毛髮之愛念。若曹實壞人善心。不能成立人意。但污淨行。若曹即連臭腐。習欲無樂坐致苦痛。自誤墮冥入三惡道。欲非善本。鬪訟恐恚。顛倒濁亂皆從欲起。癡狂致災坐彼形殘。外集內熱不見福果。以亡人本種畜生類。後為牛馬騾驢駱駝犬彘鷄鵝皆欲所致。違遠聖賢亡失信戒聞施慧道。隨欲一念不顧後世。是欲常壞求道之意何況其餘。即說偈言
欲污為臭腐 獨痛遠安樂
自擲餓鬼罪 無慮常附惡
無便為亂本 遠法去就誤
不慮致顛倒 欲盛癡益置
貪憎失善意 邪念常恐驚
內憂如外胐 坐欲亡信根
已為不善本 如魃食人肝
居衰事邪神 為欲如癡狂
淫為牛羊猪 驢馬象駱駝
長受獸形苦 是故慧捨欲
棄信戒聞德 遠自投惡道
為淫人癡網 遠女常疾脫
如汝好形輩 滿此閻浮利
一心住如山 天神安能傾
時天后及妓女。不能使貧須賴有淫意。即還天宮。為天帝釋說偈言
子學深見諦 說知女態惡
已捨色無欲 無瘡不受毒
於是天帝益怖衣毛為竪。念是仁者誡淨不邪必奪我處。便自下詣須賴說偈問言
須賴欲求何 誡淨健乃爾
願說望帝王 日月釋梵耶
於是須賴答釋偈言
帝王日月天 釋梵雖為尊
無常皆如幻 未脫彼何明
所欲樂不生 無有老死患
憎愛怨苦際 願度三界人
天帝意解欣然大悅。即說偈讚須賴言
善哉愍世間 疾解得如願
當除三世垢 天人必蒙恩
* 白話解釋: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及五千菩薩俱。爾時舍衛城中有極貧者名曰須賴。得堅固志不可轉移。信佛法眾身歸三尊。奉持淨戒修行十善。有四等心救濟不倦。內性清淨我樂無二。至意求佛無上大道。思惟所行晝夜誦習。以善方便導利人物。安貧自守以法為樂。於是天帝釋以天眼見須賴功德殊妙。所聞不惑博覽眾經。無有邪行坐起安庠。行止臥覺不失儀法。少欲易足不貪利養。質直善說言信不華。齋戒省約食節衣菅。樹葉為器茅草為席。不畜遺除無所藏積。國王人民莫不敬愛。常以晝夜各三詣佛諮受法信。佛知其意輒與相見。須賴每詣佛時。無數百人常從與俱。其所遊至臥起經行。天人營護。天帝釋自念言。是仁者戒行純備。恐子將奪我處。當下試知審求何道。釋便化作數人。蹴罵須賴言無忌諱。又以石擲捶杖加之於須賴。須賴忍力慈仁不瞋不怨。釋便化作數人。謂須賴言。仁實見在我謂為卿殺之何如。須賴答言。子所謀者非善法也。正使彼人刀割我身尚無恨意。況但撾罵。所以者何。夫罪福有二果。種福者生天上。為罪者墮惡道。是故不當恨何況欲害彼。於是須賴即說偈言
夫以種惡栽 故生墮罪類
若其種善本 後必望福果
覺惡以諦觀 當持慧分別
惡栽非善本 種德無惡果
守三能無惡 身口意常善
上人忍無怨 智者受不犯
除三以清淨 身口意無瑕
勸行福德者 得願必常安
化人不能使國貧。須賴有微害意。於是乃退。天帝釋復以金銀置其前。使化人謂須賴言。仁者取是寶。可用恣意布施作福亦可。好衣美食貧何可堪。須賴言。自我宿行不。亦當受斯貧苦。以貪寶妄取。後困必甚。化人言。且自歡娛快意終身。安知後事。須賴答言。此非慧語。或於一身不有遠慮後受大罪。智者所畏。貪得多藏取非其有罪與盜等。智者所恥。愛身計壽自保不死。犯不與取智者不為。夫智常萬物非我有。所貴唯道故無貪諍守善而已。又說偈言
藏寶至千億 不施死時悔
智者謂是貧 宜識此至言
節食不著味 誠信而好施
有慧慮為富 佛說是常安
能止不為惡 守道中外清
無戒而自嚴 已犯斯非賢
當受明為師 勿用愚所譽
愚譽牽入冥 師明益近淨
化人不能使須賴有貪意。即退去。天帝釋復化。持真珠價直數億。詣須賴言。我與人諍訟事聞國王。竊引仁者為證。願以此珠相上。幸助一言。須賴答言。用為說此是我所畏。終不敢欺。所以者何。妄言者先為自欺。次為欺天。亦為欺法。令其口臭。言不見用。多被誹謗。心恒憔悴。天所不念。身色變福德消善名廢。彼為上世聖賢所撓欺。失德本而生眾惡。塞善之路自投邪冥。是為後世招致殃罪。又說偈言
眾欺生惡果 自致口常臭
都已忘前言 入邪無正道
自欺亦欺天 欺法是自怨
常為眾所疑 欺詐何益人
欺為眾惡本 自絕善行業
是故致痛聚 妄言何益人
設以滿天下 金銀珠相與
至守法誡者 何時為寶欺
化人不能使須賴妄語。即時退去。天帝釋還語夫人言。汝試將我妓女。與數琴般遮翼婦俱。見須賴共轉其意壞其清行知有淫無。天后受教即從妓女。夜安靜時。到須賴所住虛空中。作靡麗之辭言。仁者且起。天使我曹來侍左右。我曹形容既好。衣裳鮮明。瓔珞珠寶服栴檀香。不老不少適在上時。端政皎潔可不瞻視。卿福所致故來相事。須賴仰頭答言。若曹盡是地獄畜生餓鬼所愛。非彼天人上智所樂。我見若曹所有。如夢色像香。實如海泡沫。我見若形骨幹。肉塗血澆筋纏。革裹皮覆以蔽污霑。譬如工師幻人目耳。汝曹上時我見無常。當就壞敗為分離法。罪福我已覺。無毛髮之愛念。若曹實壞人善心。不能成立人意。但污淨行。若曹即連臭腐。習欲無樂坐致苦痛。自誤墮冥入三惡道。欲非善本。鬪訟恐恚。顛倒濁亂皆從欲起。癡狂致災坐彼形殘。外集內熱不見福果。以亡人本種畜生類。後為牛馬騾驢駱駝犬彘鷄鵝皆欲所致。違遠聖賢亡失信戒聞施慧道。隨欲一念不顧後世。是欲常壞求道之意何況其餘。即說偈言
欲污為臭腐 獨痛遠安樂
自擲餓鬼罪 無慮常附惡
無便為亂本 遠法去就誤
不慮致顛倒 欲盛癡益置
貪憎失善意 邪念常恐驚
內憂如外胐 坐欲亡信根
已為不善本 如魃食人肝
居衰事邪神 為欲如癡狂
淫為牛羊猪 驢馬象駱駝
長受獸形苦 是故慧捨欲
棄信戒聞德 遠自投惡道
為淫人癡網 遠女常疾脫
如汝好形輩 滿此閻浮利
一心住如山 天神安能傾
時天后及妓女。不能使貧須賴有淫意。即還天宮。為天帝釋說偈言
子學深見諦 說知女態惡
已捨色無欲 無瘡不受毒
於是天帝益怖衣毛為竪。念是仁者誡淨不邪必奪我處。便自下詣須賴說偈問言
須賴欲求何 誡淨健乃爾
願說望帝王 日月釋梵耶
於是須賴答釋偈言
帝王日月天 釋梵雖為尊
無常皆如幻 未脫彼何明
所欲樂不生 無有老死患
憎愛怨苦際 願度三界人
天帝意解欣然大悅。即說偈讚須賴言
善哉愍世間 疾解得如願
當除三世垢 天人必蒙恩
* 白話解釋:
佛陀住世時,舍衛城中住著一位赤貧如洗的佛弟子,名叫須賴。他雖然貧窮潦倒,卻十分深信佛陀所開示的教理,因此絲毫不把貧苦放在心上,日日寡欲知足,修持梵行,並且時常到僧團當中聆聽教義,恭敬地供養禮拜佛陀。
須賴堅苦卓絕、一心向道的願行,使他善名遠播,許多人常跟隨著他到精舍禮佛、聽法,就連忉利天主釋提桓因也知道了他的修行,不禁憂心地想著:「世間居然有這麼一位罕見的行者,假若他繼續積善修福,將來恐怕連我天主的位子都要不保了!」於是釋提桓因以其神通力,化作一群人,向須賴住處走去。須賴在家,突然聽到門外有一群人正對著他謾罵嘲笑,極盡屈辱之能事。然而,出乎釋提桓因意料之外地,須賴絲毫不為所動,不發一語地繼續禪修著。
於是,這群化人改以刀杖、瓦石破壞須賴的住處,甚至危及他的色身。沒想到,須賴竟然安忍於眾人百般的迫害與侮辱,甚至心懷悲愍地看著他們。兩次試驗都沒辦法動搖須賴的心志,眼看自己的天主地位即將要被奪去了,這時釋提桓因可急壞了,於是化身成另外一個人,對須賴惡狠狠地說:「好哇!這麼多人侵害你,你都不為所動,倘若他們要來殺害你了,看你怎麼辦?」沒想到須賴竟以平穩的口氣回答:「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假若有人想要將我殺了,我對他既不憤恨,也不會想報復,反而十分同情他們。因為將來他們會自作自受,得到墮落惡道的果報。」
忉利天主釋提桓因的計謀失敗了,於是決定採用利誘的方式,企圖動搖須賴的修行,他變化成許多人與一座金光閃閃的七層寶塔,向須賴勸說:「你就收下這座金塔吧!不但可以用它來布施,將來你的食、衣、住、行都不用憂愁了,享受人生不是很好嗎?」
「謝謝你的好意,但我自知今生的貧困乃是過去生所種下的因。假若現在又輕易接受了這座金塔,來世恐怕會更加困苦了。所以,我是不會收下它的。況且,不義而取是盜賊之行,為智者所恥。為了虛妄不實、無常的色身,而鬼迷心竅,做出不智之舉,將來勢必要嚐受無量的苦果。」
顯然,財寶無法迷惑須賴的心。於是釋提桓因又現另一個化人,試圖以人情說服他收下價值連城的珍珠,無奈又被拒絕了;再派遣嬌豔無比的天女下凡,以美貌來誘惑須賴放棄修行,同樣是無功而返!
最後,釋提桓因終於按捺不住了,親自來到人間問須賴:「請問大德,究竟你所追求的目標是什麼?是怎樣的願心,讓你對修行如此堅定呢?忉利天主之位是大家所渴愛的,莫非你也想追求?」只見須賴搖搖頭,然後說道:「縱然忉利天主位高無比,終究還是免離不了生、老、病、死苦呀!既然都是無常的世間法,為何還要渴求它?我所衷心企求的,就只是令世間所有苦難的眾生出離苦海而已,再沒有別的了。」
最後,釋提桓因終於按捺不住了,親自來到人間問須賴:「請問大德,究竟你所追求的目標是什麼?是怎樣的願心,讓你對修行如此堅定呢?忉利天主之位是大家所渴愛的,莫非你也想追求?」只見須賴搖搖頭,然後說道:「縱然忉利天主位高無比,終究還是免離不了生、老、病、死苦呀!既然都是無常的世間法,為何還要渴求它?我所衷心企求的,就只是令世間所有苦難的眾生出離苦海而已,再沒有別的了。」
忉利天主聽到須賴的答覆,深受感動,歡喜讚歎他能以無比的悲心願力,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即發願帶領諸天,護持須賴的願力及修行。
省思
省思
須賴因其修持忍辱的因心是為了眾生,而不是為自己,因此不論遭遇威逼殺害,或是名利財色,種種的順逆境考驗都無法動搖他的心志。
修行學佛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因心,因心正確了,則不論遇到何種境界,都必定能夠圓滿忍辱波羅蜜,成就佛果。
修行學佛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因心,因心正確了,則不論遇到何種境界,都必定能夠圓滿忍辱波羅蜜,成就佛果。
靜思語:
修行者的本分事是忍耐和付出,因為修養原是個人應有的行為。
晨語開示德来师父簡記 20141124
11/24晨語開示簡記:
不堪耐勞動筋骨,視之畏苦不勤力,如父益友循引導,漸向善道近寶處。畏苦不願耐勞者,怎能稱為修行?修行乃難忍能忍,難堪能堪,忍苦耐勞!
佛世時,王舍城中,國王王臣剎帝利乃至賤陀螺,皆得聞佛法,一位貧賤者斯奈努力工作,同時亦樂善行,平日常照顧幫助同是苦勞者,尤其貧病老者,雖未出家,常在僧團周圍聞法精進,堪忍苦勞付出,一心一志,一日於帝釋天發現人間有此一累積福德業者,內心起嫉妒,怕將來其將取代帝釋天地位,故欲擾亂其修行,派天人不斷化人向之漫罵,弄武動槍恐嚇,甚至以金銀珠寶誘惑之,此人安然不動,心仍處知足寧靜!隨順因緣,寧願吞忍受報,只是不忍其起心瞋怒,心造惡業,只願天下眾生平安,貧病者得救,離苦得樂,一切無所求,不羨天帝釋位,天樂享盡,亦將墮落。
現今社會,常見類似賢者,耐苦勞,安忍修行,道心堅固,充滿愛心,處處皆有善知識,互為益友,彼此互相引導,向佛學習,不受污染,向善道行。
父尋子五十餘年,喻四生五道輪迴流轉,難得遇逢佛法大直道,得至寶藏處,於長者宅。
出內財產,注記券疏。窮子見父豪貴尊嚴,謂是國王,若國王等,驚怖自怪, 何故至此?
覆自念言,我若久住,或見逼迫,強驅使作。思惟是已,馳走而去,借問貧里,欲往傭作。窮子自怪,為何來此?怕人強迫,喻二乘人,本畏生死,若修大乘,必入生死,廣修萬行,經無量劫,事與心違,故言我若久住。本欲解脫,不願行菩薩道久住,若修萬行,必染煩惱攀緣。
我本樂小,而佛要我修大乘時,則非我所樂,故言強驅使作。故逃避之,只願獨善其身。思惟是已,馳走而去是窮子,左迴右旋,默思惟忖,作定主意,決計往其他處,故馳走而去!甘願往貧窮處。
借問貧里,欲往傭作,謂與其懼畏受制於富貴之強勞作,不若安心於貧賤之自便,不願適應眾生之煩惱出入生死,守於得小為足,只學皮毛,此僅方便。
進出人群,真正大乘乃進出來去自如,不離佛法。
長者是時,在師子座,遙見其子,默而識之,即敕使者、追捉將來。長者是時,在師子座,積財具德者之通稱,如須達多長者等,心平性直,語實行敦,齒邁財盈。
遙見其子,默而識之,喻佛以妙觀諸法之相,而施展說法,斷疑之用,於眾生界中識,知此為已發大心之人,默而識之。適才而用,即敕使者、追捉將來,世父日夜思子,見子身影便識,喻出世慈父尋覓度生因緣,佛視芸芸眾生為一子,視因緣成熟而施教,慈濟教富濟貧,啓發心靈財富,一滴水入大海,令之永不乾涸。觀眾生機而逗教,見機緣起發愛心,永不放棄,如慈父般,訓練眾生,以佛心為己心!
不堪耐勞動筋骨,視之畏苦不勤力,如父益友循引導,漸向善道近寶處。畏苦不願耐勞者,怎能稱為修行?修行乃難忍能忍,難堪能堪,忍苦耐勞!
佛世時,王舍城中,國王王臣剎帝利乃至賤陀螺,皆得聞佛法,一位貧賤者斯奈努力工作,同時亦樂善行,平日常照顧幫助同是苦勞者,尤其貧病老者,雖未出家,常在僧團周圍聞法精進,堪忍苦勞付出,一心一志,一日於帝釋天發現人間有此一累積福德業者,內心起嫉妒,怕將來其將取代帝釋天地位,故欲擾亂其修行,派天人不斷化人向之漫罵,弄武動槍恐嚇,甚至以金銀珠寶誘惑之,此人安然不動,心仍處知足寧靜!隨順因緣,寧願吞忍受報,只是不忍其起心瞋怒,心造惡業,只願天下眾生平安,貧病者得救,離苦得樂,一切無所求,不羨天帝釋位,天樂享盡,亦將墮落。
現今社會,常見類似賢者,耐苦勞,安忍修行,道心堅固,充滿愛心,處處皆有善知識,互為益友,彼此互相引導,向佛學習,不受污染,向善道行。
父尋子五十餘年,喻四生五道輪迴流轉,難得遇逢佛法大直道,得至寶藏處,於長者宅。
出內財產,注記券疏。窮子見父豪貴尊嚴,謂是國王,若國王等,驚怖自怪, 何故至此?
覆自念言,我若久住,或見逼迫,強驅使作。思惟是已,馳走而去,借問貧里,欲往傭作。窮子自怪,為何來此?怕人強迫,喻二乘人,本畏生死,若修大乘,必入生死,廣修萬行,經無量劫,事與心違,故言我若久住。本欲解脫,不願行菩薩道久住,若修萬行,必染煩惱攀緣。
我本樂小,而佛要我修大乘時,則非我所樂,故言強驅使作。故逃避之,只願獨善其身。思惟是已,馳走而去是窮子,左迴右旋,默思惟忖,作定主意,決計往其他處,故馳走而去!甘願往貧窮處。
借問貧里,欲往傭作,謂與其懼畏受制於富貴之強勞作,不若安心於貧賤之自便,不願適應眾生之煩惱出入生死,守於得小為足,只學皮毛,此僅方便。
進出人群,真正大乘乃進出來去自如,不離佛法。
長者是時,在師子座,遙見其子,默而識之,即敕使者、追捉將來。長者是時,在師子座,積財具德者之通稱,如須達多長者等,心平性直,語實行敦,齒邁財盈。
遙見其子,默而識之,喻佛以妙觀諸法之相,而施展說法,斷疑之用,於眾生界中識,知此為已發大心之人,默而識之。適才而用,即敕使者、追捉將來,世父日夜思子,見子身影便識,喻出世慈父尋覓度生因緣,佛視芸芸眾生為一子,視因緣成熟而施教,慈濟教富濟貧,啓發心靈財富,一滴水入大海,令之永不乾涸。觀眾生機而逗教,見機緣起發愛心,永不放棄,如慈父般,訓練眾生,以佛心為己心!
薰法香筆記 20141123
薰法香筆記
以下純屬個人薰法香筆記,僅供參考,若有偏頗,請不吝指教。 感恩!
【種何善本何因緣】
【法鼓始振先得益】
【獨得先聞甘露法】
【法門初開先蒙潤】
聽聞佛法要有因緣,
累生世種善因種子,
應力行並弘揚佛法,
發心立願布善種子。
喻阿若憍陳如等人,
能在佛陀初轉法輪,
即時受法得聞四諦,
善根成就修行心願。
如今雲端科技聞法,
不分種族宗教語言,
只要認真即能悟解。
可能過去生種因緣,
現又因緣會合共誦,
了解《法華經》道理,
還要入心身體力行,
才能更加密切體會。
喻教育志業25周年,
幼兒至教授校長等,
不分年齡共入經藏《無量義經》。
喻一早聽聞鐘聲後,
擊法鼓始振先得益,
集合大殿聞法入心,
獨得先聞如甘露水,
心門開闊滋潤心田,
學佛六根誠意方殷,
所見聞法必能入心。
前經文: 【爾時長者,於其門內,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或有計算,金銀寶物。
如是我聞:
描述窮子在門外看長者在門內的莊嚴威德相。佛自住於大乘,因行證果,未信解大教者,均在大乘之教門外, 長久以來發菩提心,救度開導眾生,累積功德。
經文: 【出內財產,注記卷疏,窮子見父,豪貴尊嚴,謂是國王,若國王等,驚怖自怪,何故至此。】
經文簡釋:
【出內財產,注記卷疏】:出內財產,修持得自利,發大願度化利他。 注記卷疏,即授記明修行。
* 四弘誓為卷,修行為疏,喻為大根,廣量功德,疏明行位,而與授記。
如是我聞思:
【出內財產,注記卷疏】: 譬喻修持得自利。 講法攝入心,則一理通,萬理徹,得到智慧。
【注記卷疏】: 若用心受持,無所求,人與人之間真誠對待,累劫不斷修行,必定要四弘誓願,修行為疏,內心與佛、法契合印證,投入人群,所的利益是自己。
經文簡釋:
【窮子見父,豪貴尊嚴】:位高權重,富貴豪族,往來特受尊嚴,喻窮子見父,心生疑懼。
如是我聞思:
【窮子見父,豪貴尊嚴】: 表示修行於小乘法,只想獨善其身,不敢付出,畏懼大乘。 譬如聽到做慈濟很幸苦, 去念佛,念得心很清靜,去除自己的煩惱就夠了。 不願投入人群中。
經文簡釋:
【謂是國王,若國王等】: 因集諸善業,生為人中王,領導國土,故稱人王,諸天人所守護。
* 豪貴尊嚴:喻佛應身,說華嚴大教,國王喻佛,國王等喻,法身菩薩。
經文簡釋:
【驚怖自怪,何故至此】:窮子見豪華氣勢,心生懼畏,悔來至此,驚畏卻走。
***********************************
【補充資料】
以下純屬個人薰法香筆記,僅供參考,若有偏頗,請不吝指教。 感恩!
【種何善本何因緣】
【法鼓始振先得益】
【獨得先聞甘露法】
【法門初開先蒙潤】
聽聞佛法要有因緣,
累生世種善因種子,
應力行並弘揚佛法,
發心立願布善種子。
喻阿若憍陳如等人,
能在佛陀初轉法輪,
即時受法得聞四諦,
善根成就修行心願。
如今雲端科技聞法,
不分種族宗教語言,
只要認真即能悟解。
可能過去生種因緣,
現又因緣會合共誦,
了解《法華經》道理,
還要入心身體力行,
才能更加密切體會。
喻教育志業25周年,
幼兒至教授校長等,
不分年齡共入經藏《無量義經》。
喻一早聽聞鐘聲後,
擊法鼓始振先得益,
集合大殿聞法入心,
獨得先聞如甘露水,
心門開闊滋潤心田,
學佛六根誠意方殷,
所見聞法必能入心。
前經文: 【爾時長者,於其門內,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或有計算,金銀寶物。
如是我聞:
描述窮子在門外看長者在門內的莊嚴威德相。佛自住於大乘,因行證果,未信解大教者,均在大乘之教門外, 長久以來發菩提心,救度開導眾生,累積功德。
經文: 【出內財產,注記卷疏,窮子見父,豪貴尊嚴,謂是國王,若國王等,驚怖自怪,何故至此。】
經文簡釋:
【出內財產,注記卷疏】:出內財產,修持得自利,發大願度化利他。 注記卷疏,即授記明修行。
* 四弘誓為卷,修行為疏,喻為大根,廣量功德,疏明行位,而與授記。
如是我聞思:
【出內財產,注記卷疏】: 譬喻修持得自利。 講法攝入心,則一理通,萬理徹,得到智慧。
【注記卷疏】: 若用心受持,無所求,人與人之間真誠對待,累劫不斷修行,必定要四弘誓願,修行為疏,內心與佛、法契合印證,投入人群,所的利益是自己。
經文簡釋:
【窮子見父,豪貴尊嚴】:位高權重,富貴豪族,往來特受尊嚴,喻窮子見父,心生疑懼。
如是我聞思:
【窮子見父,豪貴尊嚴】: 表示修行於小乘法,只想獨善其身,不敢付出,畏懼大乘。 譬如聽到做慈濟很幸苦, 去念佛,念得心很清靜,去除自己的煩惱就夠了。 不願投入人群中。
經文簡釋:
【謂是國王,若國王等】: 因集諸善業,生為人中王,領導國土,故稱人王,諸天人所守護。
* 豪貴尊嚴:喻佛應身,說華嚴大教,國王喻佛,國王等喻,法身菩薩。
經文簡釋:
【驚怖自怪,何故至此】:窮子見豪華氣勢,心生懼畏,悔來至此,驚畏卻走。
***********************************
【補充資料】
*「龍華三會」:彌勒佛於華林園中龍華樹下成道,開三番法
會,度盡上中下三根之眾生,故曰龍華三會。 羅什譯之彌勒
下生經曰:「坐龍華菩提樹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華
林園,其園縱廣一百由旬,大眾滿中。初會說法,九十六億人
得阿羅漢。第二大會說法,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第三大會說
法,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彌勒佛既轉法輪,度天人已,將諸
弟子入城乞食。」
增一阿含經四十四曰:「爾時去雉頭城不遠,有道樹名曰龍
華。高一由旬,廣五百步。時彌勒菩薩坐彼樹下成無上道果。
(中略)爾時彌勒初會八萬四千阿羅漢,第二會有九十四億
人,第三之會九十二億人民,皆是阿羅漢,亦復是我遺法弟
子。」(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等覺」(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1.佛的別稱。等是平等,覺是覺悟,諸佛的覺悟,平等一如,
故名等覺。
2.大乘五十二階位中,第五十一位,名為等覺,即十地位
滿,將證佛果之中間階段,因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覺,故名等
覺,又名一生補處,或金剛心菩薩。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這是修行人在每天早上叩鐘,先緊後緩,共鳴一○八數,行者跟隨鐘聲念誦的「叩鐘偈」。鐘聲敲醒這個心田,更將這個心息,隨著鐘聲,響徹法界。
⊙擊鼓激發人心
鐘聲過後,緊接著是鼓聲。
當修行者將感恩心、修行大願心,藉著鐘攸攸敲出後,只像浮雲飄飄。所以擊鼓的人,承接著由鐘敲出的悲心和願力,再加以肯定。
擊鼓定要全心觀想,擊大法鼓,轉大法輪,驚醒一切眾生,鼓動和集聚大眾的願力,令法界運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一切眾生,在如法的地水火風內生活安好。
⊙敲木魚青磬保持醒覺
鐘鼓之後,開始早課。為什麼磬和木魚,能成為修行人重要的法器?
魚,是睡覺時沒有合上眼睛的動物,隱喻眾生定要醒覺。傳統佛教器物,都是用天然材料製造,木沒有機械性,敲出來的木魚聲,其結構就是第一手材料的聲音。不像其他樂器,例如鋼琴,需要有機械性的結構成分。
咚!咚!咚!咚!,「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字一語,表示整個法界是動的,不是死的,如法界理,動法界心。打動諸佛菩薩,降臨此世間,使佛法常轉。
磬,代表大鵬金翅鳥。現今科學家檢證,以前真有此等大鳥,是恐龍的同伴,每天要食一百五十噸魚量才可飽肚,一拍翼,可遮蓋半邊天。魚知道有大鳥在空中飛翔覓食便害怕,要警醒地走避躲藏。修行人就是要觀察此相,我們在生死輪迴中,無有了期?如何醒覺?一念到關鍵位,便「噹」,所以敲打磬和魚的意義,都是要大家醒覺。
⊙打板統一通傳
一間大叢林,往往住上逾百僧人,以音聲作為統一通傳器材,方便管理,佛寺會用一些就地取材的天然物料,例如木、石等,敲擊出聲音,用作提點大眾。如每朝早三點多鐘僧人聽到「打板」便要起。每天由當值僧人用一支木在一塊板上敲打,有如大眾鬧鐘。要通知大眾進食時間,也是打板。
早上跟隨佛陀的慈悲喜捨精神修習,夜裡便要關懷眾生。晚上也敲鐘一○八下,先緩後緊,喻斷百八業障,鐘聲上徹天堂,下通地府,祝禱三界四生,各免輪迴。
後記:在佛教僧團的作習或法會時,習習相關的各種法器,都有其典故與意義。常進每回參與進修體驗僧團生活時,也能完全融入這些重要法器莊嚴攝心的震撼力。
感恩原作分享本文,讓眾生了解晨鐘幕鼓的殊勝意義。
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叩鐘偈〉晨間敲鐘,是喚人起床,一聲聲使人警醒、清醒。到一天終了時,此時的鐘聲,能使修行人維持寧和、安定,心中一片清明,伴著鐘聲的餘韻入眠。可見,撞鐘、聞鐘聲是跟修行生活分割不開的。
資料來源: Angel Cheng 師姐,面子書
⊙擊鼓激發人心
鐘聲過後,緊接著是鼓聲。
當修行者將感恩心、修行大願心,藉著鐘攸攸敲出後,只像浮雲飄飄。所以擊鼓的人,承接著由鐘敲出的悲心和願力,再加以肯定。
擊鼓定要全心觀想,擊大法鼓,轉大法輪,驚醒一切眾生,鼓動和集聚大眾的願力,令法界運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一切眾生,在如法的地水火風內生活安好。
⊙敲木魚青磬保持醒覺
鐘鼓之後,開始早課。為什麼磬和木魚,能成為修行人重要的法器?
魚,是睡覺時沒有合上眼睛的動物,隱喻眾生定要醒覺。傳統佛教器物,都是用天然材料製造,木沒有機械性,敲出來的木魚聲,其結構就是第一手材料的聲音。不像其他樂器,例如鋼琴,需要有機械性的結構成分。
咚!咚!咚!咚!,「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字一語,表示整個法界是動的,不是死的,如法界理,動法界心。打動諸佛菩薩,降臨此世間,使佛法常轉。
磬,代表大鵬金翅鳥。現今科學家檢證,以前真有此等大鳥,是恐龍的同伴,每天要食一百五十噸魚量才可飽肚,一拍翼,可遮蓋半邊天。魚知道有大鳥在空中飛翔覓食便害怕,要警醒地走避躲藏。修行人就是要觀察此相,我們在生死輪迴中,無有了期?如何醒覺?一念到關鍵位,便「噹」,所以敲打磬和魚的意義,都是要大家醒覺。
⊙打板統一通傳
一間大叢林,往往住上逾百僧人,以音聲作為統一通傳器材,方便管理,佛寺會用一些就地取材的天然物料,例如木、石等,敲擊出聲音,用作提點大眾。如每朝早三點多鐘僧人聽到「打板」便要起。每天由當值僧人用一支木在一塊板上敲打,有如大眾鬧鐘。要通知大眾進食時間,也是打板。
早上跟隨佛陀的慈悲喜捨精神修習,夜裡便要關懷眾生。晚上也敲鐘一○八下,先緩後緊,喻斷百八業障,鐘聲上徹天堂,下通地府,祝禱三界四生,各免輪迴。
後記:在佛教僧團的作習或法會時,習習相關的各種法器,都有其典故與意義。常進每回參與進修體驗僧團生活時,也能完全融入這些重要法器莊嚴攝心的震撼力。
感恩原作分享本文,讓眾生了解晨鐘幕鼓的殊勝意義。
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叩鐘偈〉晨間敲鐘,是喚人起床,一聲聲使人警醒、清醒。到一天終了時,此時的鐘聲,能使修行人維持寧和、安定,心中一片清明,伴著鐘聲的餘韻入眠。可見,撞鐘、聞鐘聲是跟修行生活分割不開的。
資料來源: Angel Cheng 師姐,面子書
上人開示 (農曆初一)朔旦良辰 20141122
20141122(農曆初一)朔旦良辰 上人開示:
日子匆匆
時光已過
不覺已經是十月朔旦
時間分秒都不留一秒鐘給我們
所以要人人自我警惕
時間好好把握
時日已過
是命亦隨減啊
大家把握當下
慇懃精進
即心勿放逸
資料來源:靜思弟子濟善頂謝上人開示
日子匆匆
時光已過
不覺已經是十月朔旦
時間分秒都不留一秒鐘給我們
所以要人人自我警惕
時間好好把握
時日已過
是命亦隨減啊
大家把握當下
慇懃精進
即心勿放逸
資料來源:靜思弟子濟善頂謝上人開示
證嚴法師說故事:一切度佛問志向 20141123
證嚴法師說故事:一切度佛問志向
佛世時,僧眾日日到城中托缽,再回修行地聽佛說法。某日,
佛陀與眾分享,托缽時見城中百姓生活樂利,婦女在家中烹煮
飲食,把握因緣布施;就連在戶外玩耍的孩童,見佛及僧眾前
來,亦是虔誠禮敬……「幼小孩童,粒粒都是種子。」佛陀為
僧眾講述,無央數劫以前有一佛名「一切度」,由兩位比丘跟
隨,遊化人間。三個孩童在路邊玩耍,遠遠看見三位修行者走
來,立即恭敬站立,站中央的孩子教同伴一起供養佛,孩子們
便拿起帽子上裝飾的白珍珠,虔誠地撒向佛身。中間孩子所供
養的白珠落在佛頭上,兩旁孩子的白珠則分別落在佛的左右肩
膀。撒珠供養後,孩子們向佛虔誠頂禮。
佛陀與眾分享,托缽時見城中百姓生活樂利,婦女在家中烹煮
飲食,把握因緣布施;就連在戶外玩耍的孩童,見佛及僧眾前
來,亦是虔誠禮敬……「幼小孩童,粒粒都是種子。」佛陀為
僧眾講述,無央數劫以前有一佛名「一切度」,由兩位比丘跟
隨,遊化人間。三個孩童在路邊玩耍,遠遠看見三位修行者走
來,立即恭敬站立,站中央的孩子教同伴一起供養佛,孩子們
便拿起帽子上裝飾的白珍珠,虔誠地撒向佛身。中間孩子所供
養的白珠落在佛頭上,兩旁孩子的白珠則分別落在佛的左右肩
膀。撒珠供養後,孩子們向佛虔誠頂禮。
一切度佛問三位孩童有何志願?左右兩側孩童皆言,希望未來
能像佛左右兩側的修行者,時時跟隨佛的身邊、聽佛說法;位
在中間的孩子則虔誠表達,希望將來能與佛一樣莊嚴、有智
慧,可以說法教化眾生。一切度佛歡喜為這三個孩子祝福,教
他們保護好一念清淨心,生生世世發如是願,堅定精進。「當
時排在右邊的孩童,就是舍利弗尊者的前身,左邊的孩童則是
目犍連尊者,中間那位就是釋迦牟尼佛。」佛陀說,受一切度
佛授記,三人在孩童時期就已下定決心、堅定信心,用清淨心
供佛,生生世世精進修行。
能像佛左右兩側的修行者,時時跟隨佛的身邊、聽佛說法;位
在中間的孩子則虔誠表達,希望將來能與佛一樣莊嚴、有智
慧,可以說法教化眾生。一切度佛歡喜為這三個孩子祝福,教
他們保護好一念清淨心,生生世世發如是願,堅定精進。「當
時排在右邊的孩童,就是舍利弗尊者的前身,左邊的孩童則是
目犍連尊者,中間那位就是釋迦牟尼佛。」佛陀說,受一切度
佛授記,三人在孩童時期就已下定決心、堅定信心,用清淨心
供佛,生生世世精進修行。
「要以清淨單純的心深信佛法、力行佛法,種下生生世世、長
長久久的法緣。」上人開示,立志修行,不只一生一世,而是
深植長久的因緣。
「慈濟人『晨鐘起,薰法香』,彼此鼓勵、相互接引、共同聞
法,也在培植生生世世共修的法緣。」上人勉眾,對法要深
信,否則心起懷疑,就容易障礙道業。「對法生深信心,精進
力行而不懈怠,心靈清澄無染,道業即能堅固。」
薰法香:慈濟教育志業「修慧養德」25周年-慈思 20141123
薰法香:慈濟教育志業「修慧養德」25周年-慈思
http://tw.on.cc/tw/bkn/cnt/commentary/20141123/bkntw-20141123000517587-1123_04411_001.html
http://tw.on.cc/tw/bkn/cnt/commentary/20141123/bkntw-20141123000517587-1123_04411_001.html
晨語開示德来师父簡記 20141123
11/23晨語開示簡記:
種何善本何因緣,法鼓始振先得益,獨得先聞甘露法,法門初開先蒙潤。聞正法種善因種子,累生累世不斷薰習,發心立願,延續所種之善因善本修行。佛初轉四諦法後,五比丘得蒙佛示,尤以憍陳如得以首受佛之度化,乃過去生生世世所種之因。
現全球各地多國同時薰法香,乃至約旦及印尼,有一彭居士是天主教徒企業家,又聽不懂台語,其妻是委員要求陪同薰法香,本以為要聽懂可能需三年,但連聽晨語三天後,表示皆明白通達法義,因緣果報法入心,對人應真心誠意,非僅表面迎合世人期待而已。
昨天教育二十五週年慶祝會上,呈現完全教育同時入經藏,現在妙音明徹整齊,幼童稚音力道合齊,身段態度動作整齊,令人內心澎湃,人人理解法義,顯現人人本具佛性。
每日晨鐘法鼓響起,振奮內心,誦經聞法如甘露,人人之舉動見聞皆是法,幼童入經藏字字句句亦皆法門,心門開啓受甘露法雨,法種要有心,將得受利益,用心即得明白法義。
爾時長者,於其門內、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或有計算,金銀寶物。窮子於門外,見門內多貴族及眷屬,皆受保護,豪華莊嚴寶藏無量。
出內財產,注記券疏。窮子見父豪貴尊嚴,謂是國王,若國王等,驚怖自怪,何故至此。今窮子仍不識長者為其父,往來者皆豪貴。
出內財產,修持得自利,發大願度化,即是利他。如一台南老師為學童訓練無量義經演繹,其受益最多知識及智慧。遠方一位法親也是醫師,熱心投入人群,樂善好施,當法親們得知其身病將換腎臟,即有法親欲為之付費二萬美金。道心堅定真誠互待,將受人敬愛。
注記券疏,即授記明修行。今於釋迦佛世中,四宏誓為券,修行為疏,喻為大根,廣量功德,疏明行位,而與授記。內心修持,外行付出,內外契合,投入人群,印證於人間,天天法喜。
窮子見父豪貴尊嚴,位高權重,富貴豪族,往來特受尊嚴,喻窮子見父心生疑懼,如小乘學者,喜易行道。
謂是國王,若國王等,因集諧善業,生為人中王,領導國土,故稱人王。豪貴尊嚴,喻佛應身說華嚴大教,國王喻佛,國王等喻法身菩薩。
驚怖自怪,何故至此。窮子見豪華氣勢心生畏懼。真如本性,在佛不增,在凡不減,人人應有信心!
種何善本何因緣,法鼓始振先得益,獨得先聞甘露法,法門初開先蒙潤。聞正法種善因種子,累生累世不斷薰習,發心立願,延續所種之善因善本修行。佛初轉四諦法後,五比丘得蒙佛示,尤以憍陳如得以首受佛之度化,乃過去生生世世所種之因。
現全球各地多國同時薰法香,乃至約旦及印尼,有一彭居士是天主教徒企業家,又聽不懂台語,其妻是委員要求陪同薰法香,本以為要聽懂可能需三年,但連聽晨語三天後,表示皆明白通達法義,因緣果報法入心,對人應真心誠意,非僅表面迎合世人期待而已。
昨天教育二十五週年慶祝會上,呈現完全教育同時入經藏,現在妙音明徹整齊,幼童稚音力道合齊,身段態度動作整齊,令人內心澎湃,人人理解法義,顯現人人本具佛性。
每日晨鐘法鼓響起,振奮內心,誦經聞法如甘露,人人之舉動見聞皆是法,幼童入經藏字字句句亦皆法門,心門開啓受甘露法雨,法種要有心,將得受利益,用心即得明白法義。
爾時長者,於其門內、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或有計算,金銀寶物。窮子於門外,見門內多貴族及眷屬,皆受保護,豪華莊嚴寶藏無量。
出內財產,注記券疏。窮子見父豪貴尊嚴,謂是國王,若國王等,驚怖自怪,何故至此。今窮子仍不識長者為其父,往來者皆豪貴。
出內財產,修持得自利,發大願度化,即是利他。如一台南老師為學童訓練無量義經演繹,其受益最多知識及智慧。遠方一位法親也是醫師,熱心投入人群,樂善好施,當法親們得知其身病將換腎臟,即有法親欲為之付費二萬美金。道心堅定真誠互待,將受人敬愛。
注記券疏,即授記明修行。今於釋迦佛世中,四宏誓為券,修行為疏,喻為大根,廣量功德,疏明行位,而與授記。內心修持,外行付出,內外契合,投入人群,印證於人間,天天法喜。
窮子見父豪貴尊嚴,位高權重,富貴豪族,往來特受尊嚴,喻窮子見父心生疑懼,如小乘學者,喜易行道。
謂是國王,若國王等,因集諧善業,生為人中王,領導國土,故稱人王。豪貴尊嚴,喻佛應身說華嚴大教,國王喻佛,國王等喻法身菩薩。
驚怖自怪,何故至此。窮子見豪華氣勢心生畏懼。真如本性,在佛不增,在凡不減,人人應有信心!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薰法香筆記 20141121
薰法香筆記
以下純屬個人薰法香筆記,僅供參考,若有偏頗,請不吝指教。 感恩!
以下純屬個人薰法香筆記,僅供參考,若有偏頗,請不吝指教。 感恩!
【如來明了宇宙妙諦】
【導引眾生開佛知見】
【知小向大菩提直道】
【入如來室萬德寶藏】
【導引眾生開佛知見】
【知小向大菩提直道】
【入如來室萬德寶藏】
如是我聞思:
佛陀覺悟宇宙妙諦,
心靈覺海開闊心境,
是佛弟子應該學習,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聞法是否反觀自我,
《無量義經》經文,
每句適合待人接物,
用心體會合於生活。
全球聞法二十幾國,
單台灣二三百道場,
克服冷天辛苦出門,
精進聞法是否入心? 、
人生苦難因一念迷,
六道輪迴由不得己,
與佛同時生活時代,
小小城市有九萬人,
三分之一見佛聞法,
三分之一聞法未見佛,
三分之一未見佛聞法。
故佛開示悟入者少。
喻外道尼乾子投火為佛所度緣,(請參閱另一頁)
往昔之時是諸商客,
因比舍佉捨財救商,
隨比舍佉外道修行,
比舍佉即佛陀前身。
佛陀四十餘年說法,
隨機逗教引如來室,
現《法華經》小乘轉大,
喻如窮子發現父富,
庫藏財寶現漸體會。
學佛要有心胸開闊,
攝受佛法也可開示,
反觀自我測量內心,
聞法之後要會應用。
前經文: 【飢餓羸瘦,體生瘡癬,漸次經歷,到父住城,傭賃展轉,遂至父舍】
如是我聞思:
背離佛富貴家庭,在外流浪五十多年, 漸接近父親所住的同一個城, 也漸漸到父所住的房子。
經文:【爾時長者,於其門內,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或有計算,金銀寶物】
經文簡釋:
【爾時長者,於其門內】:示述。是子見父威德,莊嚴之相狀,上述見父處是門側,今言長者,於門內者,見相亦兼處也。
* 佛自住於大乘,故以大乘為宅,未信解大教者,均在大乘之教門外,佛因教通理,因行證果,故在門內。
* 【門】:譬喻大乘之教,門內者,喻佛居無諍,閒靜處,法菩提場內也。
如是我聞思:
譬喻現在 慢慢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但還未有透徹發現,如在門側。
『佛自住於大乘,故以大乘為宅』: 佛的心宅譬喻宇宙萬法。
『未解大教者,均在大乘教門外』: 若還沒辦法信解,同樣在門外徘徊。
『佛因教通理』:因為過去生不斷求教,通達道理也因為身體力行。
『因行證過』: 身體力行,結果能成佛。
『故在門內』:佛陀已經處在這大宅門內,為主人。 『門』:譬喻大乘之教, 『門內』:譬喻『佛居無諍,與世無諍,靜寂清澄的心靈境界。
『法菩提場內也』:佛陀內心的道場是靜寂清澄,與世無諍,憐憫眾生,入人群度眾生。
經文簡釋:
【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 見夫之處,施大寶帳,處師子座,依報蓋覆無畏。
* 【處師子座】: 佛為人中之師子,故佛之所坐,總明師子座,如帝王之座謂為龍座也。
* 【眷屬圍繞】: 受如來之法者,助如來之化者,總為如來之眷屬.
* [眷屬圍繞,諸人侍衛】: 正抱攝護有情之自心,是為依過去業,因而感得之,果報正體,故曰正報。
如是我聞思:
【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譬喻長者富有莊嚴威德。 窮子未見道,未心開意解,守在小法。
『攝護有情』: 佛陀慈憫心,視眾生如一子,望人人體悟本具佛性。
經文簡釋:
【或有計算,金銀寶物】:菩薩行願,多明事數,故云或有計算,大乘功德,名金銀寶物。
如是我聞思:
『多明事數』: 歷史,過去生的過去生,事無量數,佛陀修行,發菩提心,發菩薩心,行菩薩道以來,已經是很久了。
『故云或有計算』:時間很長,空間很大,不斷地在四生五道經歷。
『大乘功德,名為金銀寶物』: 所做的一切,無不都是不顧自己而入人群中,所行做都是大乘,救度眾生,開導眾生,引導眾生,所累積的功德,稱為『金銀寶物』。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聞法是否反觀自我,
《無量義經》經文,
每句適合待人接物,
用心體會合於生活。
全球聞法二十幾國,
單台灣二三百道場,
克服冷天辛苦出門,
精進聞法是否入心? 、
人生苦難因一念迷,
六道輪迴由不得己,
與佛同時生活時代,
小小城市有九萬人,
三分之一見佛聞法,
三分之一聞法未見佛,
三分之一未見佛聞法。
故佛開示悟入者少。
喻外道尼乾子投火為佛所度緣,(請參閱另一頁)
往昔之時是諸商客,
因比舍佉捨財救商,
隨比舍佉外道修行,
比舍佉即佛陀前身。
佛陀四十餘年說法,
隨機逗教引如來室,
現《法華經》小乘轉大,
喻如窮子發現父富,
庫藏財寶現漸體會。
學佛要有心胸開闊,
攝受佛法也可開示,
反觀自我測量內心,
聞法之後要會應用。
前經文: 【飢餓羸瘦,體生瘡癬,漸次經歷,到父住城,傭賃展轉,遂至父舍】
如是我聞思:
背離佛富貴家庭,在外流浪五十多年, 漸接近父親所住的同一個城, 也漸漸到父所住的房子。
經文:【爾時長者,於其門內,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或有計算,金銀寶物】
經文簡釋:
【爾時長者,於其門內】:示述。是子見父威德,莊嚴之相狀,上述見父處是門側,今言長者,於門內者,見相亦兼處也。
* 佛自住於大乘,故以大乘為宅,未信解大教者,均在大乘之教門外,佛因教通理,因行證果,故在門內。
* 【門】:譬喻大乘之教,門內者,喻佛居無諍,閒靜處,法菩提場內也。
如是我聞思:
譬喻現在 慢慢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但還未有透徹發現,如在門側。
『佛自住於大乘,故以大乘為宅』: 佛的心宅譬喻宇宙萬法。
『未解大教者,均在大乘教門外』: 若還沒辦法信解,同樣在門外徘徊。
『佛因教通理』:因為過去生不斷求教,通達道理也因為身體力行。
『因行證過』: 身體力行,結果能成佛。
『故在門內』:佛陀已經處在這大宅門內,為主人。 『門』:譬喻大乘之教, 『門內』:譬喻『佛居無諍,與世無諍,靜寂清澄的心靈境界。
『法菩提場內也』:佛陀內心的道場是靜寂清澄,與世無諍,憐憫眾生,入人群度眾生。
經文簡釋:
【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 見夫之處,施大寶帳,處師子座,依報蓋覆無畏。
* 【處師子座】: 佛為人中之師子,故佛之所坐,總明師子座,如帝王之座謂為龍座也。
* 【眷屬圍繞】: 受如來之法者,助如來之化者,總為如來之眷屬.
* [眷屬圍繞,諸人侍衛】: 正抱攝護有情之自心,是為依過去業,因而感得之,果報正體,故曰正報。
如是我聞思:
【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譬喻長者富有莊嚴威德。 窮子未見道,未心開意解,守在小法。
『攝護有情』: 佛陀慈憫心,視眾生如一子,望人人體悟本具佛性。
經文簡釋:
【或有計算,金銀寶物】:菩薩行願,多明事數,故云或有計算,大乘功德,名金銀寶物。
如是我聞思:
『多明事數』: 歷史,過去生的過去生,事無量數,佛陀修行,發菩提心,發菩薩心,行菩薩道以來,已經是很久了。
『故云或有計算』:時間很長,空間很大,不斷地在四生五道經歷。
『大乘功德,名為金銀寶物』: 所做的一切,無不都是不顧自己而入人群中,所行做都是大乘,救度眾生,開導眾生,引導眾生,所累積的功德,稱為『金銀寶物』。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佛典故事 - 尼乾子投火聚為佛所度緣 《雜寶藏經》 卷第八(九九)20141121
《雜寶藏經》(九九)尼乾子投火聚為佛所度緣
佛在舍衛國。爾時如來降化外道邪見六師,及其眷屬,悉使破盡。五百尼乾作是念言:「我等徒眾,都破散盡,不如燒身早就後世。」即集薪草,便欲燒身。如來大悲,欲拔彼苦,使火不然。佛在其邊,入火光三昧。諸尼乾子,見大火聚,心生歡喜,而作是言:「我等不須然火,皆共投中。」既到火裏,身體清涼,極大快樂,見佛在中,倍復慶悅,求欲出家。佛言:「善來比丘!」鬚髮已落,法服在身,佛為說法,得阿羅漢。
諸比丘言:「希有世尊!乃能拔此尼乾子等自燒之苦,使得羅漢。」佛言:「非但今日,往昔之時,舍衛國中,有五百賈客,入海採寶。時有商主,名比舍佉,將諸商眾,順風而往,即到寶所,集著船上。諸賈客輩,貪取珍寶,船上極重。時比舍佉,語諸商賈言:『莫重著寶,喪汝身命。』時諸賈客,不用其言,寧共寶死,不能減 -。商主即以船寶,投著水中,上諸賈客,著己船上,是諸寶船,都沒於海。
海神見是商主能捨珍寶救諸商賈,心生歡喜,取是商主所棄珍寶,擔飛在前,既得出海,以還商主。諸商人言:『我等何為不於寶所即自并命?』見是苦惱,時比舍佉,深生悲愍,所得珍寶,悉亦分與,便修外道出家之法,得五神通。諸商人言:『如此大士,不貪財寶,自修其志,得大利益,我等應學。』各捨珍寶,向仙人所,修習其法,皆獲五通。爾時比舍佉者,我身是也。爾時五百賈客,五百尼乾子是。」
* 白話解釋:
佛在舍卫国,当时如来降服了持邪见的外道六师,以及教化了跟随他们修行的弟子们,彻底破除了(这些外道)。五百位尼乾派的弟子生起这样的想法说,我们这些弟子众人,都破落分散光了。不如点火烧掉身体,结束后进入后世。就积聚柴草,想要烧掉身体。
如来悲心广大,要救拔他们的痛苦,(就)让(他们的)火无法点燃,佛在他们旁边,进入了火光三昧。众位尼乾派的弟子,看到大堆猛火,心里生起欢喜,这样说道,我们不需要点燃火堆。都一起投身(火堆中)。
已经到了火堆里,(却觉得)身体清凉,非常快乐。见佛在(火光)中,又加倍地欢庆喜悦,请求要出家。佛说,善来比丘。胡须和头发已经(自动)落下,袈裟(自然)披在了身上。佛为(他们)讲说佛法,都得到阿罗汉果。
众位比丘说,(世间)少有的世尊,竟然能够拔除这些尼乾弟子们自我烧身的痛苦,使他们得到阿罗汉果。佛说,不只是今天。在从前的时候,舍卫国中,有五百位商客,进入大海采集珍宝。当时有位商人头领,名叫比舍佉,带领众位商人,顺着风前往。
到了(有)珍宝的地方以后,收集(宝物)放在(各条)船上。众位商客们,贪多取珍宝,船上太重了。当时比舍佉,对众位商客说,(往船上)装珍宝不要太重了,(否则)会丢掉你们的性命。当时众位商客,不听从他的话,宁可与珍宝一同(沉船)而死,也不能减少(珍宝)。
商人头领就把(自己)船上的珍宝,扔到水中,让众位商客上来,到自己的船上。(其他)这些装珍宝的船,都沉没到海里了。海神见这位商人头领能够舍弃珍宝营救众位商客,心里生起了欢喜,(就)拿起这位商人头领所抛弃的珍宝,背负着飞行在前面。出了大海之后,把(这些珍宝)还给了商人头领。
众位商人说,我们为什么不在珍宝(沉没的)地方(和珍宝)一起沉没死掉啊。看到(商人们)这样的苦恼,比舍佉当时深深的生起了悲悯心,(把自己)所得到的珍宝,都分给了(他们)。(自己就去)修行外道的出家法门,当即得到五种神通。
众位商人说,像这样的大士,不贪恋财宝,自己修行他的心志,得到很大利益。我们应当学习(他)。(于是)各自舍弃了珍宝,去到仙人所在的地方,修行学习他的法门,都获得了五种神通。
当时的比舍佉,就是我的前身。当时的五百位商客,就是五百位尼乾派的弟子。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