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法香筆記 20141116
以下純屬個人薰法香筆記, 僅供參考, 若有偏頗, 請不吝指教。 感恩!
【財寶富有永難滿足】
【漏失法財卻不自覺】
【法貧窮子不求大法】
【真如本具不求自得】
如是我聞思:
譬喻窮子捨父逃逝,
傭賃展轉遇到父舍,
住立門側有大力勢,
種種嚴威即懷恐怖,
長者見子心大歡喜,
即遷傍人急追將還,
窮子驚愕使者放汝,
隨意所取將欲誘引,
得近其子倉庫盈溢,
金銀珍寶出入無難,
佛無量劫倒駕慈航,
無量大悲救苦眾生。
譬喻眾生迷茫六道,
財寶富有永難滿足,
漏失法財卻不自覺,
如貧窮子六道輪迴。
法貧窮子不求大法,
既學佛法心門不開,
貪著慾念無明覆蔽,
不肯發心時間漏失,
時日已過命亦隨減,
真如本具不求自得,
打開心門得智慧海。
前經文:
【其父憂念, 四方推求, 求之既疲,頓止一城,造立舍宅,五欲自娛,其家巨富。】
如是我闻思:
佛陀覺悟真如本性,
心懐清凈华嚴境界,
却投身入五濁惡世,
现住胎相随顺眾生,
住於胎城度化众生。
經文: 【多諸金银,硨磲碼瑙,真珠琉璃,象馬牛羊,輦輿車乘,田業僮僕,人民眾多。】
經文簡釋:
【多諸金银,硨磲碼瑙,真珠琉璃,象馬牛羊,輦輿車乘】;此明大富之七寶,喻大富之四乘。
*喻佛成道相,既得成佛,一切智慧、神通、功德,無不具足。
如是我闻思:
大富七寶: 喻佛法之豐富。
大富之四乘:喻四種方法,佛陀用種種方法觀機逗教度化眾生。
經文簡釋:
【田業僮僕】: 家財田地產業豐碩,親疏之大富, 佃工僕人之多。
*【田業】: 喻智斷二德。
如是我闻思:
田業就是家財,財田。譬喻智慧,智德與斷德。 智德包含一切智慧,智慧不斷運用度眾生才能得。
智就是【分別智】。智的運用付出,所得來的德已經豐富,所以【德者,得也】。
德就是付出才有德,所以叫做【智德】與【斷德】。
【智的】: 要在人群中得; 【斷德】: 要從佛法中得,斷除一切煩惱,無所求。
【法財】: 譬喻家財田地產業豐碩。 天下【四生慈父】,【三界導師】 擁有一切知識,智慧,慈悲等。
經文簡釋:
【人民眾多】: 喻佛為九法界之法王, 九法界眾生皆其人民。
* 四聖六凡, 佛為至頂無上, ,正等無上覺, 故云九法界。
如是我聞思:
六道四生 = 六道四聖
四聖: 聲聞、緣覺、菩薩、佛
六凡:天、人、地獄、惡鬼、畜生、阿修羅。
佛是十法界中至頂無上正等正覺的大覺者。 九法界眾生都是佛所要教育度化涵蓋在內的人。
經文:【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人,無處不有,千萬億眾,圍繞恭敬。】
經文簡釋:
【出入息利,乃遍他國】: 生意遠近之大富,出其本,入其利。
* 喻佛化遍行於凡聖同居士。
如是我聞思:
譬喻佛度化眾生的範圍涵蓋於『凡聖同居土』 , 倒駕慈航,化度五道四生。
『凡聖同居土』: 是娑婆世界。
『出其本,入其力』聲聞、緣覺、菩薩都是佛要教化範圍。 『出其本』是佛的智慧
『佛化遍行於聖同居士』 譬喻佛用這樣的付出利益普遍眾生。
經文簡釋:
【商估賈人,無處不有】: 行商坐賈,以有易無, 遍一切處, 為物景仰。
如是我聞思:
【商估賈人,無處不有】:譬喻做生意所接觸的人很多。
『行商坐賈,以有易無, 遍一切處, 為物景仰』: 譬喻如做生意有時坐在櫃檯,辦公室來接生意,貨交給他人,轉中間立願。表示佛陀修行上求下化,觀機逗教,法本無體無相,需要法法流通,推動佛法淨化人心,維持社會人間平安。
『遍一切處,為物景仰』: 人人若能接受佛法,為人群付出,自然人人互相感恩,彼此尊敬。
*【千萬億眾,圍繞恭敬】: 喻傳布佛化之三乘聖眾, 亦喻應現人天六道之三類化身。
*【三類境】: 謂第八阿賴耶識,緣三種境。
(一) 種子境: 謂第八識能遍任,持世、出世間諸法種子, 故名種子境。
【商估賈人,無處不有,千萬億眾,圍繞恭敬】: 生意做大,的利益人很多。譬喻『傳布佛化之三乘聖眾』
三乘聖眾:『聲聞』: 聽法能瞭解。 『緣覺』:體會聖,人生煩惱偏多,教人如何斷除煩惱。 『菩薩』:感受多,度化眾生是菩薩責任, 承擔傳布佛法。
『應現人天六道之三類化身』 譬喻佛陀在六道中以三種類型化身。 這三類表達佛的心境,就是在『第八阿賴耶識』,就是『第八識』。
『第八識』緣三種境界, 『六根』、『六塵』 緣外面境界入意識起貪念。 聖人的第八識是持世、出世間諸法種子,所以叫【種子境】。
『第六識』看完沒東西,引起意識。
『第七識』用計謀思考。佛的第七識時時看如何應用三乘、四乘來度化六凡眾生; 凡夫這思考如何應得滿足心意。
(二)根身境: 是『第八識覺』。 能明暸之心,發起內外塵勞之相。 粗如大地山河,細如塵沙, 能分析清楚。 『聚內四大而為身分』能否將四大分析得很清楚。 世間每一樣東西都離不開四大。
『四大』: 地、水、火、風。
『內』 是心態; 『外』: 是外面的境界。
在佛的八識中, 『根』與『塵』聚內四大所含藏, 無不都含藏四大。
(三)器世間境: 世間如器,名器世間。 謂從第八識轉相而成現相,即有山河大地等境界。 故名器世間境 。
世間如器包含整個星球、地球、都是有質東西。 大小粗細有物質都叫做『器』。 用第八識分就要辦法分析所有行相。 凡夫第八識所藏煩惱無明業。 佛陀、四聖或修行人樣清楚分析不染塵, 法入心來, 入人群不受污染, 到達無上正等正覺。
第九識是佛識, 是真實的真如本性。所有十法界中,佛領導九法界。九法界的第八識又分凡聖。
【補充資料】〔四乘〕(佛光大辭典)
謂能運載眾生到達果地之四種教法。有數種說法:
(一)指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一乘。一乘即佛乘,聲聞乘則合愚法、迴心二種而成。此係南朝光宅寺法雲所倡,隋代天台智顗、信行、唐代法藏等,亦皆主張此說,乃於三乘之外,別立一佛乘,以三乘為方便權教,一乘為真實之教,自古以來為三論宗及法相宗所論議。
(二)指一乘、三乘、小乘、人天乘。人天乘指佛陀最初為提謂、波利二人所說之五戒。又三乘中之聲聞、緣覺二乘,就迴心而言,與愚法小乘有別。
(三)指大乘、中乘、小乘、人天乘。上記三種分類皆出於華嚴五教章卷一。
(四)指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人天乘。於勝鬘經攝受章所舉之四種重擔及四種寶藏之譬喻中,皆將人、天二乘合而為一,成為此四乘。
(五)指聲聞乘、緣覺乘、人乘、天乘。窺基之法華玄贊卷四依勝鬘經攝受章之說,成立聲聞、緣覺、菩薩、人、天等五乘,今刪除菩薩乘,則成四乘。〔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經卷二、攝大乘論釋卷九、華嚴五教章復古記卷一〕(參閱「五乘」1126、「四車」1700)[1]p17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