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讀書會 - 菩薩道上--家訪篇 (台灣法親 -鄭慶良(惟斐) 師兄) 20141105

菩薩道上--家訪篇

為了這次2014年8月1日前鎮氣爆,震驚了國內外所有人,個人因所屬地緣及社區因緣,投入了送熱食、訪視,因鑒於上人慈示災區全面愛灑,讓我再次想起911愛灑時自己曾留下一些資料,希望對這次的全面起動家訪能有所幫助,所以很斗膽的寄出資料分享,想為這一次大世紀大災難中盡一點心力,感恩大家。

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是以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為主軸,所延伸出菩薩大道直四個脤絡,為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環保以及社區志工所購成的菩薩網。這張網分別座落在五大洲,再由各分支聫絡點串成菩薩網絡。其中心點為靜思精舍再由清修士宗教處將上人思想本懷帶至各支分會點,再由這群慈濟志工各司其職各盡本份落實於各功能。整個的結合上人喻為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慈濟所護持的大德們都運行於這個由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所結合的世間上,這是何等殊勝何等福報。

然上人想給弟子的不僅是造福的機會,上人更期許慈濟人慧命增長,生命有限慧命無窮。用有限的時間創造無限的生命價值,這就是慧命。慧命要在人群中修,唯有在人群中才能成就自己的慧命。其原因很簡單,就是不好修。人群中各有各個不同的屬性,不同的心性,不同的個性,想要在人群中安然自得,輕安自在,順心如意,但談何容易,這不簡單,需要有法,有法才能護身自度,有法才能度人,這就是上人常說的要有法度。所以想要消遙「法」外,自得其樂,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菩薩道得入人群,不入人群那有道可行有理可會,道與理能行得通在於人,唯有在人郡中才能印證。事理想要圓融只有在人事努力才能找到答案。所以人與人之間,在這有限空間裡,如何抱握時間成就慧命這是一場生命課題,學佛者不得不慎思,不得不用心。

在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中,成就慧命最快,道場最近,札根札得最深 ,菩薩招生最為快速,福源最遼闊,那就是落實社區,原因很簡單就是近。道場就在小巷內鄰里間,無需遠行不怕陌生。上人曾說。落實社區是淨化人心不二法門,唯有深根社區,會眾才會方便,參與活動才會熱絡,動員才會快。彼方歲末祝福或七月吉祥會五月浴佛,每一場都幾千人,但散會結束後,這些參與的會眾接下來誰去關懷接引,如何將會眾感動的心化為行動陪伴很重要。否則縱然留下資料沒有後續接引,那人力的付出以及會眾的熱情與期待會隨時間沖淡又回到了原點,這是很可惜的,所以家訪可以彌補這一項的不足。

以前常聽到一句話就是點而線構成一個面,這似乎是以畫圖時可以如此解釋,但一社區經營我有不同的想法,以活動來說,各地都在辦,但都是以大型活動居多,持續辦理小型的活動並不多,雖然各區都在點點點,以各地區來說似乎當時連結的線很清楚,而且面很廣,但時間拉長來看,久久才點(活動)一次,時間久了點也小了,線也模糊了,更別說看不看得到面,所以個人覺得應該將點線面改成點面線,原因很簡單,就是要點得很清楚點得很密集,平時小型活動多些,而且全都在社區辦,一來花的時間比較少,人力比較省,而且會眾會參與的比較踴躍,原因就只有一個,就是近,走路騎車很方便,臨時家中有事可以馬上處理。

小型的活動其實有很多,彼方手語、中國結、插花、書法…等等。還有近來上人一直希望慈濟人要推的讀書會、薰法香。那更是所有課程中最需要沉澱最重要的課程,如果可以結合社區有心人士一同來辦理這也是一股力量,另外還有社區共修,還有恢復早期家庭式聫誼,如果可以這樣,那這個點就有夠清楚,而且會持續加深,倘若每個地方都能如此,這個面就會很廣,然後一個社區又一個社區串聫起來,那這條線久久不會斷,在四法四門的運作下,人才倍出,志工人人有事做,人人都承擔多成長。

想要達成這個理想的想法很簡單,就是離家近、好辦事又結緣深,只要師兄姊肯扛起淨化人心的責任,用心倍伴社區志工,我相信志工會快速成長,這一點個人非常有信心。

長年來與會眾互動,發現他們都很單純而且肯發心肯學習,他們都像是一張白紙,加上對慈濟人那般尊重,只要用對方法帶人也帶心,一定可以把社區經營很有家的感覺。一顆樹是否能茁壯,關鍵不只是樹根樹枝樹葉,關鍵在於土質,縱然環境中有陽光有水也冒出新芽,但不代表樹本身是健康的,只要週圍環境有污染土質就會遭受破壞,日積月累這顆樹枯萎,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所以唯有環境改善土質才會健康那,假如社區彼喻為環境,那土質就是自己的心田了。

所以想要經營社區每個人都很重要,但滋潤大地改善土質的因子,就是上人的法,唯有深根上人的法才能立足於天地間,所以家訪推動中有一點比較沒有把握的,就是我們會善用上人的法嗎?還有上人的心量我們感受得到嗎?上人那信己無私、信人有愛那份誠懇我們感受得到嗎?這樣子的共識認知,才是一切善行的根源,否則前面所敘述的都只是理想國的世界,只是虛空中突然咤現的一道彩虹而以,很美卻很快就會消失在空中。

這點線面或點面線說的只是一個精神,用意都是藉事練心藉境修心,社區家訪只是離家比較近,而且要照顧起來也比較快,平時的互動也比較親。有時我也常想今天如果不是慈濟,如果不是穿上慈濟制服,你敢挨家挨戶去拜訪嗎,我想沒有人敢。所以我才說落實社區是上人賜給弟子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應該更珍惜才對。

我常說家訪不困難,最大的困難在後續經營,它需要人人合心,人人都能貼近上人的心,那就是淨化人心,它需要一份單純行的勇氣,以及無所求的承擔與使命。

家訪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人與人,人與事,事與事,還有事與物,甚至心與心的交集,這裏頭包含這太多道理,這是一輩子也學不完的課題,這也是一條成佛前最好結好人緣的法門,這是我們這一路走來,互動中慢慢發覺到的經義,一部社區大藏經。以下是我用十多年來所接觸的經驗做為分享,如果有不查之處請指教。

壹、因緣:
2001年10月13日全球同步推動愛灑人間,至今已過十多年,當年上人明確指示,愛灑人間是一項運動,不是活動,是長時間淨化人心的工作。如何推動愛灑,而且能持續、有效率的進行,上人曾開示指出:「學習摩門教徒騎著腳踏車,挨家挨戶按門鈴的精神」,落實社區是淨化人心的不二法門,而淨化人心首先要安定人心,安定人心就必須走入社區。依這理念,家庭拜訪就成了最直接、最落實、最親近會眾的方法。

為什麼要推動家訪?愛灑人間這名詞,大家既熟悉又親切,不論會眾或是慈濟人,相信都曾在祈禱聲中感動落淚過,但是活動結束後,那份悲心、那份感動,誰去接引?誰去關懷?誰去聆聽呢?家訪就是要補這方面的不足,藉此因緣親自到家中表達關懷,拉近與會眾間的距離,有心參與的人,更可以引導進入菩薩道,為淨化人心盡一份心力,這是落實社區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貳、方向:
一、為社區找人才
二、宣導環保與大愛台
三、動到訪, 建立橋樑
四、聲救苦, 協助幫忙
五、化解少數人對慈濟的迷盲
六、人間菩薩招生,菩薩訓練道場

叁、社區型態:
一、店面:
店面是開放的空間,在介紹上較簡單,但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形象,因為來來往往的人,都會投以好奇的眼光,有道是:「十目所視,十指所指」;其次,不要干擾到店家做生意,若有客人在的時候,不要逗留,先去別家,有空再過來。通常店面都是外地來人來承租,對談的內容要視情況而定,總之,用心、誠心以對,若能留下個人資料,可以請該區師兄、師姊去接引。
二、 透天:
透天厝是最好拜訪的,因為可以與住戶面對面的接觸,容易表明身份,說明來意。但是要切記,介紹詞不宜太長,因為對方還處於開不開門的考慮中,簡短介紹後,看對方反應,再決定下一句對話。記得臉上要有笑容,態度一定要誠懇。
三、 大廈
大廈最具有挑戰性,但也是最能看到成果的,為什麼有挑戰性呢?因為要進入不方便,須透過該棟的會員或朋友引介才能進入,如果本身是住戶,那就更方便了,可以先向大廈主任委員報備,徵得同意後再進入,會比較順利進行家訪;至於為什麼最能看到成果呢?如果自己是該大廈住戶,每天進進出出都可能碰到家訪的民眾,碰面時打個招呼、問聲好,比一星期做一次、二次,甚至於三次的家訪,有更多的接觸機會,日子久了,彼此就熟悉了,以後有活動就可以邀約。在心態上要有轉變的準備,這是很重要的,第一,他不主動你就主動,他不點頭你就先點頭、微笑,有機會就問候對方。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就變成好朋友了。一戶、兩戶如此下去,愛是會感染的,不是嗎?還有,家訪中最重要的就是心態,就是不要以募款為導向,誠意的心對方看得出來。要記得敦親睦鄰才是我們的目標。切記!
四、公寓:
公寓是所有家訪中比較困難的,困難的原因有:門鈴故障、電鈴、對講機不清楚還有彼此不能看到對方,只能聽聲音辨識。

經驗分享:
一、按門鈴的方法:
1. 從一樓先開始,獲得共識,了解來意之後,可以請他幫忙,介紹樓上住戶的情況,也可以請他開門,因為地下室的關係一樓住戶通常有該棟公寓的鑰匙。

2. 在對講機上的談話,不宜太長,如果太長會聽不清楚,反而造成誤會。簡短的自我介紹,表明來意,請求開門。例如:
(1)您好!我住在您們隔壁,大家都是鄰居,我姓鄭,幫我開門一下好嗎?對方問:做什麼?
答:我們是慈濟大愛電視台的志工,請問您有裝第四台嗎?(大愛台收視調查員 這是最
早時期所用的方法)
(2)您好!我住隔壁,就件事想請你幫忙(等候回應)
(3)先生(小姐),請教一下,家裡的一些不要穿的衣服還有塑膠袋,您都是怎麼處理的?(這問題每家都有有)
(4)吔!先生,您看起來好熟悉,是不是在哪裡見過您?(拉近距離)
(5)先生您好!打擾了我們是住在○○里○○社區的住戶,請幫忙一下我們是慈濟,在○○地方有資源回收站,如果有可以回收的物品,請拿到○○回收站,這裡有印製地圖要給您,請您下來拿好嗎?(面對面時)
(6)先關懷一下,例如:先生,你穿這樣冷不冷……啊~您是老師嗎?好像在哪裡看過您哦……我們是……。先生!你的紗窗沒有關好,蚊子會跑進去哦!(站在對方的立場)
(7)藉由隔壁鄰居的介紹,知道這戶是○○先生(太太),在按鈴時,就可以直接稱呼○○先生(太太)在家嗎?(人的姓名被叫出來是很親切的)。
(8)若碰到小孩來開門時,請不要急著進入,先問爸爸媽媽在不在家?如果在,請小朋友告訴爸爸媽媽有叔叔、阿姨來拜訪,如果大人不在家,可以將宣傳單及月刊請小朋友轉交,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宣傳單上有叔叔的電話號碼,請爸爸媽媽打電話給叔叔。離開的時候,記得提醒小朋友,下次不可以隨便開門哦!。
(9)在家訪中,不要稱呼受訪者為○○師兄(師姊),可以稱○○先生(小姐),對年長者稱阿伯、阿婆、阿嬤;如果可以叫出對方的姓或名,那是最好的,因為這樣讓人有很「親」的感覺。
(10)若碰到對我們身份有質疑的會眾,可以出示識別證,請他安心。(這種情況不多)

注意事項:
1. 進入公寓,萬一碰到門鈴壞了,切勿一直敲門,可以請師兄到一樓去按(對講機)電鈴,其餘的人在門口等,按鈴時不要急促,這是基本的禮貌。(按鈴以不超過二次,擔心對方在休息)
2. 如果住戶不在家,就將信封(文宣)或宣傳單貼在明顯處,切記要容易撕下,文宣資料要摺整齊,注意美觀。
3. 可以邀請教聯會老師參與,對談時表明是00學校的老師,正在這附近做家庭拜訪,因為社區的小孩大都就讀附近的學校,而且家長都很尊敬老師。(阻力較小)
4. 如何打破僵局(沉默)很重要,幽默、微笑是不錯的方法,一聲問候「吃飽了嗎?」感覺就很溫馨。但是要記住,一切隨緣不可強求,以免會眾對慈濟造成誤會。
5. 帶小菩薩一起做家訪也不錯,讓孩子了解家訪的情形,也讓受訪者感受到身教的重要,有小菩薩在,氣氛較好,話題也較多。
6. 對方的態度是我們引出來的,記得要常保有一顆熱誠的心、開朗的笑容,家訪中最困難的就是前3分鐘的陌生感,當陌生感消除之後,建立起彼此的信任,那話題就多了。
7. 只要自己的態度謙卑、誠懇,相信都可以化解初次見面的陌生感。
8. 當碰到不順或是碰釘子時,要懂得膚慰自己,為自己加油,告訴自己再接再厲。
9. 社區的經營是需要規劃的,可以慈誠、委員、社區志工分組進行,密集在該社區持續進行、追蹤關懷,一段時間後,彼此分享心得。
10. 在家訪的過程中發現,民眾對慈濟這40年多來,所做的一切都很肯定,也很熟悉,大部份人都會開門接受訪談,自己一定要有信心。因此,我們更應該把握這一大事因緣。
11. 不論在巷內或公寓中,切勿高談闊論,因為戶與戶之間的距離很近,說話回音很大,所以,談話音量不宜太大。
12. 訪談中也可以請他談談對慈濟的印象,曾經看過這套制服嗎?如果住戶本身就是會員,記得要感恩他對慈濟的護持,慈濟人要扮演委員與會員之間的橋樑。(記得不能反客為主應給予尊重)

補述:
1. 可以先在組內排演家訪時可能碰到的問題,也可以找認識的會眾先做,再請他介紹其他住戶,慢慢的大家都熟練了,再回到社區繼續經營。
2. 家訪前可以先拜訪里長或鄰長,告之我們將要進行的活動,並可請教他要注意那些事項,但是不要邀請他們一起參與,這樣會打擾到鄰、里長辦公時間。

二、進入屋內後的談話:
1. 瀏覽一下家中的擺設,試著找出話題。
2. 訪談可以聊些興趣、工作情形、小孩就讀學校……對慈濟的印象對今天我們突然來訪的感受。總之,不要一直談慈濟、談大愛台,有多好、多精采,記得多傾聽、多關懷,不要反客為主,就失去家訪的意義。對方會因為我們的尊重會感到慈濟團體的美。
3. 如果對方為我們準備茶水或水果,要感恩接受,不要拒絕。紙杯、塑膠杯於家訪結束時記得帶走,並告知這些是可以回收的,再次表達感恩。
4. 對於不同的宗教信仰,要給予肯定、讚嘆,也可以請他分享信仰上的心得、加入的因緣……,用謙卑的心感受對方的法喜。
5. 當受訪者對外界有所批評時,不要做太多的解釋,但一定要告訴他~愛是平等的,任何信仰都是自由的,大家都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我們真的要和,這樣社會才會祥和,人人才會平安快樂。
6. 當對方提出很多的問題,如果自己不懂時,一定要誠懇告訴他,自己所學不多,請原諒,不要強辯,這樣反而會壞了印象。總之,視當時的情況而定,法無定法,妙用即是好,有些時候,理多了情就薄,情感薄了事就難成,寧可留機會在下一次,而不要馬上做解釋。
7. 問:慈濟很有錢了,他不要捐錢給慈濟?
答:那你想捐錢給哪個機構呢?喔~○○機構很好啊,慈濟會有那麼多人支持,是因為大家相信慈濟、信任慈濟,其實,台灣除了慈濟之外,還有很多團體都在為這塊土地付出,把善款捐給你信任的團體像慈濟或別的機構都可以,一樣都是獻愛心。
8. 問:慈濟都在救國外,沒有救台灣?
答:其實慈濟就是補政府不足的地方,如果你知道哪裡需要幫忙,請告訴我或帶我去,我們一起去幫助他。慈濟對每個個案都很關心也很謹慎,因為這些善款,都是你、我、大家愛心募集而來,所以更要謹慎。
9. 多蒐集圖片,在訪談中可以引申故事的內容,加強故事的真實性,例如:衣索比亞難民、愛滋病病人、土石流災難……。
10. 準備棒棒糖或卡片(靜思語),送給小朋友,因為孩子喜歡你,媽媽就會喜歡你。
11. 若對方要捐善款,除了感恩之外,更要問清楚捐款的用途,並告知慈濟專款專用的原則,如果是隨喜捐款,記得將收據送過去,再次表達感恩。
12. 不管訪談的內容如何,一定要親切的問他貴姓、如何稱呼,好留下資料,也可以向他要張名片,上面即有電話及手機、姓名。
13. 如果碰到住戶聊的都是政治、宗教,且沒有停止的跡象,自己要視情況,巧妙婉轉的告知有事,並感恩他的分享,下次有機會再聊。
14. 訪談當中,住戶有親朋好友來訪,要禮貌打聲招呼,並先行離開,說明不打擾客人,再另約時間來拜訪。

注意事項:
1. 進入屋內看見佛像,請自行禮佛問訊,不用列隊,呼班三問訊。(善巧方便,不失恭敬)
2. 記得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3. 談話中不要你一句我一句,不知道要聽誰的,彼此要有默契,可以適時補位。(勇於承擔是智,樂於配合是慧)
4. 訪談中不要你站著他坐著,或是你坐著他站著。(基本禮貌)
5. 做家訪要常保尊重、真誠、感恩的心,無論住戶開不開門都要記得感恩。慈濟人言於形、形於色,隨時都要顧好。
6. 不要對任何宗教做評論,對任何法師皆應恭敬,千萬不要有對、錯、是、非的評語及論斷。

三、事後工作:
1. 拜訪一戶不超過三十分鐘,除非對方很認同,且有參與意願,要看情形而定。不論白天、中午或晚上,以不影響住戶作息為原則,時間自己調配。
2. 共同分享碰到的問題,當時的狀況及自己的處理方式,大家集思廣益,可以想出更好的應對方法。
3. 對沒有留下資料的家訪對象,記錄對方的姓氏及大略訪談內容,畫簡單的家系圖,下次再來拜訪的時候,可加深自己的印象。
4. 對有心參與志工或研習課程的會眾,應將資料影印一份給功能幹事,做後續接引工作,日後也要追踪參與的情形及心得。
5. 在家訪住戶基本資料中,留下參與組員的姓名,若有活動要邀約時,就由已和住戶熟悉的組員送邀請函。

補述:
如果家訪結束後,沒有做好資料的建檔,甚至沒有記下當天訪談的內容,日子一久了就淡忘了,那之前的努力及結下的緣份就可惜了。上人曾開示過,大家都知道由點→線→面的道理,但是這麼多年來,「點」連成了「線」,可是無法成為「面」,因為太散、太遠,而時間也拖得太長、太久了,因此,落實社區的工作,就是要把這個傳統的做法改成點→面→線,由一個「點」不斷的經營、不斷的帶動,當成為一個「面」時,再由一個「面」延伸一條「線」,再繼續「點」,再成一個「面」,再延出「線」,如此
不斷的持續下去,這樣成效更顯著,也照顧得到每一位會眾的心;上人也說愛灑人間是運動不是活動,要持續關懷、持續愛灑,那家訪就更顯得重要了。

四、家訪的後續工作:
後續工作如何做:
1. 舉辦社區茶會時,可以先評估後再送邀請函,茶會前一、二天再次電話提醒,並誠懇地邀請全家一起來參與。
2. 活動中可以照像留念,結束之後,將洗好的照片送去他家,再聊聊那天活動的感想,藉再一次的互動,拉近彼此的距離。
3. 可以有不一樣的活動邀約,譬如輕鬆的戶外活動,像踏青、健行、爬山…適合全家出遊。
4. 工地文化、香積、或環保等工作也可以接引。
5. 歲末祝福、跳蚤市場、免費健康檢查、園遊會或感恩茶會、製作福慧袋…等,都是不錯的方式。
6. 也可以藉每年一次的母親節,製作康乃馨,分送到社區鄰里住戶家中,祝福母親節快樂。
7. 要把握每次在街上碰到的機會,主動打招呼、主動關懷。
8. 淨化人心是家訪最重要的目標,有個方法可以輔助,那就是走入校園,因為校園的孩子都來自附近社區,如果能獲得校方全力支持,那影響力就更大了;像大愛媽媽的成立、社區親子成長班的經驗,這就是走入校園最好的口碑。
9. 社區活動的訊息,可以藉由平日與學校良好的互動,透過學生的聯絡簿帶回家,那宣導面就更廣了。
10. 後續的工作還包含:社區的公祭、助唸等因緣,我們應主動關懷及接引,這也是很重要的。

以上的這些內容、想法,是個人多年來,將家訪中碰到的情況,做一整理及說明,一定還有不夠完善的地方,個人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請師兄、師姊指導。
其實家訪要持續真的不容易,但這確是必須要走的路,壓力一定是有的,但菩薩道上如果沒有壓力,如何成就慧命呢?上人曾慈示:要做一個被壓力壓到,而不被壓力壓倒的人。家訪這條路走了三年,真的很感恩上人賜予的這塊大福田,讓我們耕耘。更感恩全球的慈濟人,近四十年為台灣、為全世界所做的付出,尤其是大愛電視台開播之後的回響,這些在家訪中特別感受得到,有幸加入慈濟同行菩薩道,不想白來走一遭。

家訪真的是考驗毅力,也考驗修行,心態上要單純、簡單才會走得長久、順利才會跟著來,以此彼此互勉。話雖如此,其實剛開始的阻力也是有的:

第一  在不明家訪對象冒然去拜訪,會不會吃閉門羔自討沒趣。
第二  志工能力不一工作如何分配以及資料如何收集彼此互動時如何對話…..等等。
第三  萬一碰到要會眾質疑慈濟時又該怎麼辦。
第四  發現個案誰要負責提報。
第五  後續誰來追踪誰來連續…等等。

甚至有人會質疑這到底要做到什麼時候,更有人會直接表明看個案可以,但挨家挨戶的拜訪我不要,我為什麼熱臉要去貼別人的…..這些問題都是人之常情,我並沒有權責去反駁,我們都是志工,誰也不能強迫任何人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我只能找同志願者一起同行,我也只能等,等到有人注意到了,那他們就會好奇的靠過來了解,我想那時就是因緣俱足的時候了,因為到那時候他們才會明白,家訪是上人送給弟子修行最好的法門,以及結好人緣的一畝大福田。做了之後我們才會發覺上人說過的話,落實社區是淨化人心的不二法門,這是最真實之道。

鄭慶良(惟斐) 合十 2014.08.0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