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弟子再次複習佛法甚深恒河沙的道理來勉勵自己要精進薰法, 聞法,行法, 勿再懈怠。 弟子從沒學過佛法, 只是從今年20140705開始薰法。 懺悔之前懈怠,連開示,晨語都沒看, 現在才要使力求法。 每日所聞,所悟的佛法都沒有佛陀指甲縫裡的沙那麼多,就連師父的1% 都沒有, 總是在山腳下,遙望著高高的靈鷲山上,聽聞師父說法, 心境難免慚愧懺悔。
曠時費日多年,愧對上人,猶如窮子,捨父逃逝 ,久住他國,心不喜樂,不復求進。今得薰法, 如夢初醒, 立歡喜地, 欲求真諦, 入佛智海。 唯有精進,加倍努力,懺悔過去,借薰改習,方可面對上人,成其弟子,自度度人。
* 可參閱以下『20140727 志工早會開示 』或20121220《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心中有佛 法在行
深遠志心 乘願人間
【證嚴上人2014年 7月27日志工早會開示】
http://www.tzuchi.org.my/web17/index.php/masterchengyen/kaishifayu/zhigongzaohui/3732-20140727zaohui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過了一天就是少了一天生命,這就是自然法則。一天過去了,大家總是想:『一天啊,反正是今天的事情,我把今天做完,就對了!』可是如果我們再細思:『時間不是一天過去,而是數秒鐘地過去……』假如以秒來思量,一天中,我們要做的事有多少?我們要學習的事情有多少?我們聞法能理解的有多少?其實要學的真多!」
時間流逝難掌握 佛法甚深恆河沙
時間,如指縫流沙,再如何用力地掌握,仍會流瀉。今日適為農曆七月初一,證嚴上人在7月27日的志工早會上,感歎「時間」消逝之驟,然而人在短暫的一生中能學習、能聽聞的道理,卻又如指尖之沙,如此的少。上人以佛陀和阿難的對話,闡釋佛法甚深,人人要用心體會。
「佛陀說,『阿難啊,來,恆河沙多不多啊?』阿難看啊,目光一掃,嘆一個口氣,『佛陀啊,恆河沙之多,難以形容。』佛陀彎著腰,再用他的指甲挑了一下,『那我指甲裡的沙有多少?』阿難就說,『指甲的沙,難以一一計數,因為恆河沙非常非常的微細。』佛陀說,『阿難,我已經說出去的話,和大地比,就只是在指甲端的沙,你已說難以計數,何況真正的佛法、覺悟的道理,就如恆河沙一般。』可見我們天天都在說話,能理解多少道理,也是很難、很難去體會到某一種法我們能了解了嗎?」
「『體會』,這種體會的感覺,真的難啊!假如說,『有體會了。』『體會到什麼樣的程度?你的感受,你的體會說出來,我聽聽……』十有八、九,我都說不合格。如何能叫做『體會』?真正的體會很難啊,聽法,條條道理、條條都很順暢,但是真正的法入心,碰到事情在我們自己的身上那就難了,難以體會。」
如何法入心、體會法,上人以「無常」為例。近日來接連的空難,令人遺憾,馬來西亞航空、阿爾及利亞航空的墜機皆無人生還,數百條生命瞬間而逝。23日發生的復興航空澎湖空難,所幸有人生還,一名小女孩清醒後,也懂得向醫護人員說感恩。
「看到孩子的生命,微微地開始復原,這實在是很令人雀躍、很歡喜,感覺生命可貴啊!但是有幾位能像這樣,或者是生命再重新生活,是不是能有高品質的生命,或者從此殘缺……一場的無常,命運變化,實在是難以接受。何況是千呼百喚、招不回的生命,他們的家屬、家人是什麼樣的心情?苦啊,這種的人生苦,愛的情的纏綿,纏啊!纏啊!」
親情之痛、椎心難捨,但生命法則無人能抗,唯有知法並且將法入心。
嬰孩能言要供佛 累世修行得果位
上人又舉一例,舍衛國中一長者生有一子,出生時相貌端正,幾個月後即能言語,「這個孩子說話,第一個就先問,『佛陀是否還在人間?』父母嚇了一跳,怎麼會問這樣的事情,就說,還在啊;接著又問,『舍利佛、阿難呢?』一連串念了幾位佛陀弟子的名號,這對父母一一回答都在,還在舍衛國給孤獨園說法……」
孩子之後對長者提出期望能供佛、供僧,長者原以要好好地、大大地準備,但孩子卻說,「誠心,用最虔誠的心,將環境清掃乾淨,以誠懇的心來供養。」孩子要求要設三個高座,一個是供佛,請佛陀上高座,另一個要報前世的母恩,第三個要報現在的母親的生育之恩。於是,長者將他前世的母親請來,完成了這場供佛,同時也是回報生生之恩。
供佛供養之後,隨著孩子長大,青少年時他又向父母提出他要出家,「今生的父母也感覺到這個孩子是很特殊,那麼幼小就懂得如何供養佛法僧,那樣的智慧超越一切,長者也知道這個孩子應該是要為人間造福的人,所以父母就順著他,讓他出家,他在僧團裡用功精進,很快就得阿羅漢果。」
上人續言,當時阿難也感覺奇怪,這位青年修行者是何因緣能夠幼嬰時代就會講話、就會懂得供佛,就能知道前世的母親,而且道心堅定在修行道上精進?
「佛陀就說起了這個孩子的過去因緣,十幾年前一位青年往生,捨彼投此,隔世因緣並不很長。」孩子的前生,生在一個很高貴的家庭,家境本就富有,但家道慢慢敗落,幼小的孩子即見人生的疾苦無常,於此環境中慢慢長大的他,開始一個心念,知道佛陀出生人間,已經覺悟了,也有僧團,開始在弘法,於是他有一個心願,想要供養,可是家道卻已衰弱了,於是他下了一個決定,付出身體奉獻他的才華。
「他找了一位長者,向那一位長者說,我希望一年的時間,完全奉獻我的身心命,為你做事,一年,但是這一年的代價是一千兩銀。那一位長者也認為說,這位年輕人的聰明智慧,可以幫助他事業有成,所以他願意。一年後,這位長者就問年輕人,你的薪水一千兩,到底你是要回去娶妻子,或者是要回去成就你的大事業呢?他回答說:『不是,我的心願就是要供佛、供僧、供法!』」
年輕人能敬重三寶、能知供養,孰為難得,長者歡喜地回饋,即提供自家,協助年輕人完成供佛法增的心願,而功德圓滿後不久,這位年輕人就往生了,年輕人捨此投彼即是這位年輕的修行者。
上人以逾二十分鐘的時間,仔細闡述佛典中該位年輕修行者的前世、現世,並開示「學佛即是要學得清楚,能瞭生死」。
了脫今世乘願來 捨此投彼獻良能
「人生的苦難啊,都是起於過去的因與緣啊,在這一生中,一方面受果報,另一方面在成就另一個因,所以因緣果報,我們要好好的用心。要怎麼樣將法入心,體會真正的佛法,有了什麼事情,要用什麼態度面對,這才是真重要。」
上人以此次澎湖空難罹難者家屬中,正駕駛、副駕駛的家人中皆有慈濟志工,心有因緣觀,即能知生死,能以超越悲痛的心,祝福家人了脫今世,捨此投彼,沒有呼天搶地,而是虔敬祝福往生者能到另外一個家庭,快快回來,再投入慈濟。
「這事情一發生,不轉念又如何,所以她(副駕駛的母親-張寶秀)那樣地冷靜,法親的陪伴,她也說,幸好有法親。總而言之,人生苦難偏多,我們要認識法,法在無形中,無常也是隨時發生,到底這樣的人生要如何應變、如何接受、如何輔導等等,這都是我們要學習的。」
上人再次叮嚀,人人要把握時間從己做起,將法入心,用心體會,以正信、正念去執度眾。
「時間不是一日、一日過,不是一月、一月過,不是一年、一年過,應該是一秒、一秒過,所以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今天已經是農曆七月初一,佛陀說,要孝親、要行善,這都是我們時時行善、時時孝親,這時就會吉祥平安。其實,每一天都一樣,為什麼一定要守著七月?人生迷茫所以我們要導正為正念,七月普度就是要救倒懸,就是要大家戒殺,要多造福,要多孝順,不要焚燒紙錢等等。如何能改變這樣的迷信,需要人人的正知、正見,還是要把握時間。」
靜思晨語--20121220《法譬如水》心中有佛 法在行
【證嚴上人開示】
學佛要敬佛重法,時時心中有佛,行中有法,這樣才能表達出,我們學佛的目的,所以要好好尊重,所以佛在世時,佛覺悟了人生道理,他開口說法,所以佛與法在那個時代是正法,那個時代開頭修行的人,是面對佛陀,佛陀親自領導僧眾,到處宣揚佛法。
佛陀之前四十二年,雖然說了很多法,無論是《方等》、《般若》、《華嚴》等等,都是很好的法,但是佛法如大海,我們眾生在人間庸庸碌碌,什麼時候才能會遇佛法,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入佛門,接受佛的教法。
這個時間太短暫了,看看佛陀對阿難說的話:「阿難,你從大地上用指甲挑起沙來。」
阿難照著做了,指甲從大地挑起沙來。
佛陀就問:「阿難,你指甲裡的沙較多,還是你現在看到的,恆河邊這片大地的沙多?」
阿難不必經過思考:「佛陀,我指甲裡的沙算什麼呢?看,光是恆河岸附近的沙,就已經一望無際了,當然是大地的沙多。」
佛陀就說:「阿難,是的,你聽了我多少的法?」
「很多,佛陀,無論您對一般人說的話,或是對國王大臣所說的話,我都聽到了。」
佛陀就說:「非也,佛法如大海,如大地恆河邊的沙還多,但是我說出來的法,就像你現在手指甲裡的,這些東西而已。」
我們這樣聽起來就知道,佛陀的智慧如海,佛陀他的覺悟是在大宇宙間,他的法還有那麼多,四十二年前說的,佛陀已經去蕪存菁,他就把那些法,濃縮成《法華經》,《法華經》,在中國大部分流傳的就是,我們平常誦的二十八品,分成七卷,加上《無量義經》、《觀菩賢經》,也有有卷,就是法華三部經。
法華三部經:
1.無量義經
2.妙法蓮華經
3.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我們再從法華三部濃縮,選擇了《無量義經》,《無量義經》,你們在念誦時,看到現代的人事物,不是很吻合在現代嗎?就是在現在的《無量義經》。
人生的無常,或是人心的惡劣,或是人倫道德的敗壞等等,或是人禍天災,多少道理在現在是實相,或是世間相或是法相等等,都是一一集合起來,世相法相合起來,真的在在處處無不相,無相不相無不都是實相,這個法真的是很深奧。
佛陀在這七年間所說的法,我們現在若沒有好好用心,應該是要說四十九年,一層一層濃縮再濃縮。所以我們若不好好尊重,佛法是不是會隨著,佛陀滅度後的印度一樣呢?
佛陀滅度後,印度外道的宗教再度興盛,因為印度的宗教很複雜,婆羅門教很多,九十多種的宗教,因為佛陀出現人間,所以要把這些宗教的觀念,糾正過來,不過,四十九年的時間不夠,雖然是一時的興盛,同時佛陀圓寂之後,這些長老比丘,也趕快集眾譯經。
雖然也是很積極,不過,四十九年的時間太短了,這種根深柢固,印度的宗教實在是太深了。所以我常常說,善惡在拔河,邪、正,在拔河,力量要強,力量怎麼強呢?需要時間累積,要人來累積,才能累積出力量,所以正道、邪道,就是雙方在拔河,時間太短,力量太小,所以在印度正統的佛法,又慢慢沒落了,根深柢固的印度教,又慢慢在復原興盛,所以現在印度的佛法很衰微。
所以這令人很慨嘆,印度二千多年來都沒有改變,人的生活都沒改變,雖然印度土地大,人口也不少,但是他們的政府不是沒錢,發展在強力侵佔他國的,那種武器很大,印度除了信仰的宗教複雜之外,其實印度人的哲學思考也很高,印度人的頭腦很好,雖然他們有教育,但是教育差不多是兩極,能接受教育的是富有的人,四姓階級還分得很清楚,富有的人他能受很高的教育。
現在多數印度人,在科技方面、電腦方面、或是發展武器等等,人才都差不多往外流,所以很可惜。印度,像佛陀的智慧這麼高,若能繼續以佛陀的教法,去探討人間宇宙的真理,佛法在印度若能強盛起來,這就是大地之福。
可惜芸芸大地的眾生業重,佛陀圓寂之後,印度的佛法慢慢衰退下去,全球大地這麼多人的道德觀念,一直脫軌,所以邪道邪教邪法,偏差人倫規則已經很離譜,很遠離了。
(2007年11月25日)看到靜思堂,二十三個國家,六百多位回到靜思堂,聽他們每個國家,可以拿出來分享的很多,令人很感動。
他們在靜思堂,就像在聽法,在閱經一樣,看到人間的苦諦,聽到人間的集諦,又體會到人間菩薩的道諦,大家就是同心一念,要如何滅除人間的苦難,如何使大地的災難能消弭減少,滅除這種災難,聽起來很感動。
不過,畢竟二十三個國家,回來六百多人,他們又回歸到,他們的二十三個國家,到底能再發揮多大的力量?每一個國家的人口,和慈濟人的人口數比較,不就像指甲中留著的灰塵,很少啊!
不過,有心就不難,《無量義經》這樣安慰我們,這樣教導我們,無量從一生,一能生無量數。無論是幾個人,約旦回來三個人,濟暉、濟仁,還有現在叫做慈愛,他們三個人三種宗教,濟暉當然是最虔誠的佛教徒,濟仁是很虔誠的回教徒,還有哈比爾就是慈愛,她就是很虔誠的天主教徒。
三個人三種宗教,但是他們一起來皈依,他們皈依的,就是我們的慈濟宗門,就是我們的靜思法脈,他們願意回來取經,回來傳承靜思的法脈,他們回來進入慈濟的宗門,弘揚慈濟的精神,這是他們當地的人,才能就地伸根出去。
當然在約旦,人海茫茫中,總共算得出來的慈濟人,那就要看他們一能生無量無數,這就要靠他們用心。要回來時又看到南非,南非的慈濟人上臺去了,那種非常活潑,雖然膚色不一樣,當然他們也是一樣,他們是不同的宗教,同樣有基督教,同樣有天主教,其中也同樣有回教,當然也有佛教徒,十二個人在那裡一字排開,看到他們,雖然人人在當地都是生活貧困,但是為了回來受證,她們已經培訓十二年,準備要回來就是慢慢累積,慢慢存錢,才能在十二年後,已經回來受證,,他們雖然人少,在那裡也是一生無量,現在在那邊很精進的志工,也已經有上千人了。這上千人,他們也還有去照顧愛滋病的人,又照顧病情嚴重的人,光是愛滋病就六百多人,重病無人照顧的人,他們去照顧也有五百多人,還有學校、孤兒等等,也二千多人。
你們想,若要算委員,才幾十個委員,他們能在那裡,就能帶出上千位,在地膚色不同的,而且他們能投入,去照顧的人有那麼多。
讓我更敬佩的,就是六百多個職訓所,他們已經培養出一萬四千多人,就是代表一萬四千多個家庭,都已經獨立起來了,自己能自力自強,這些人已經又能再幫助別人,你們想,這就是愛的種子,一能生無量,無量從一生。
這是從《無量義經》來的,那《無量義經》從哪裡來的?從佛宅中來,《無量義經》要去哪裡呢?去苦難眾生的地方,如何行呢?就是在菩薩道上面走,行在菩薩道中,去至苦難眾生的地方。
是經本從諸佛宮宅中來
去至一切眾生發菩提心
住諸菩薩所行之處
《無量義經》
看,這就是經典中給我們的方法,我們才能真正每天道入心,都是佛陀的智慧,所以我們要敬佛,佛陀離開我們已經二千多年了,雖然娑婆世界還是釋迦佛的化土,是他教化的範圍,也是宇宙間,只有這個地球有生命。
所以釋迦佛是這個世界的教主,他的法還存在,所以法身千古,永恆萬世,所以我們要對佛法僧,要莊敬尊重,如敬佛前,就如佛在我們面前一樣,佛在心、心在法,這樣我們才能將佛法推展到全球。
各位,真的要尊敬經典,佛像和經典都是我們要尊重的,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